分中心建设与发展(29) | “成都中心”指导团队开展第六次学术指导活动暨学期总结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6

“共生视野下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成都中心”近三年的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2025年7月3—4日,重点项目组织开展第六次学术引领活动暨学期总结活动,进一步了解领航学校工作进展。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团队成员有:华东师范大学卜玉华教授、李林教授、李宝敏教授、张永教授、郁晓华教授、李栋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方铭琳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朱园园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汪亚琼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盖平运、李恒。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讨论项目成果提炼、重点项目活动设计;第二阶段是入校调研,指导五所领航学校的重难点工作;第三阶段是学期总结,听取五所领航学校的学期总结,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第四阶段是举行工作坊,推进青羊区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



7月3日上午

聚焦项目攻坚,锚定发展坐标

华东师大专家组、青羊区教科院团队、五所领航学校核心成员等30余人齐聚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围绕重点项目成果提炼、重点项目研讨活动设计等核心议题进行讨论,形成了涵盖成果形式、活动议程、资源对接等多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卜玉华教授指出,“成都中心”项目的成果凝练要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和对象意识,体现典型性、可复制性、创新性和未来性,秉持“把成果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融入生活”的立场,切实提升项目成果质量。华东师大专家组还从写作思维、写作立场、写作进度安排、图书体例设计等方面对“成都中心”的项目成果提出了宝贵建议。



7月3日下午

分组入校问诊,精准把脉变革

专家团队分组前往五所领航学校,与学校核心团队围绕学校整体变革路径、改革难点痛点、研究成果凝练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研讨。通过理念引领、现场诊断、案例剖析等形式,助推学校实践经验向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转化。



7月4日上午

学期总结会诊,系统梳理精进


华东师大专家组、青羊区教科院团队、五所领航学校核心成员等30余人齐聚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参与重点项目学期总结会。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剑副院长对本学期重点项目工作进行整体回顾。随后,五所领航学校进行学期工作总结。华东师大专家组精准指出了各所学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从教育理念转向、教学实践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7月4日下午

育人体系重构,共绘改革蓝图

为回顾总结项目历程,进一步明确共识、凝聚力量、创造未来,7月4日下午,“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在地实践与再设计工作坊”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华东师大专家组、青羊区教科院团队、五所领航学校校领导及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工作坊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所卜玉华教授主持。

本次工作坊以“共生·协同·共创”为主题,通过专家理念引领、议题共创、生成式总结三个环节,对“成都中心”项目已有的成功经验、现在面临的问题、未来的行动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五所领航学校和教科院团队在华东师大专家组的引导下,通过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整体框架、变革逻辑和行动路径。在最后的“生成式总结”环节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参加这种主题明确、设计科学、充分激发个体及团队想象力的工作坊,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解,活动结束后他们也将积极探索在各自学校开展此类工作坊,加快共生型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步伐。



为回顾总结项目历程,进一步明确共识、凝聚力量、创造未来,7月4日下午,“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在地实践与再设计工作坊”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华东师大专家组、青羊区教科院团队、五所领航学校校领导及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工作坊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所卜玉华教授主持。

本次工作坊以“共生·协同·共创”为主题,通过专家理念引领、议题共创、生成式总结三个环节,对“成都中心”项目已有的成功经验、现在面临的问题、未来的行动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五所领航学校和教科院团队在华东师大专家组的引导下,通过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整体框架、变革逻辑和行动路径。在最后的“生成式总结”环节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参加这种主题明确、设计科学、充分激发个体及团队想象力的工作坊,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解,活动结束后他们也将积极探索在各自学校开展此类工作坊,加快共生型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