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丨走向“双师协同 交互育人”的未来教育 ——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新探索专题研讨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3-05-17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与民生工程,协同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数字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定位、角色有了新变化,特别是面对未来课堂,跨学科融合、多教师携手、人师与机师协同将成为教学的新常态。“未来课堂长什么样?”这不仅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疑问,更是所有关心教育、关注课堂的研究者和参与者的疑问。随着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课堂形态与实质必将发生根本变革。课堂形态由线下转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堂面貌由教室转向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相结合,同学科或跨学科教师、人师与机师同上一堂课,协同交互育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更好推进协同课堂建设,探寻“双师”协同交互育人机制,发挥教师共同体共育价值,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和北京市大兴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承办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新探索专题研讨会,拟于525日在北京举办。

一、会议主题

走向“双师协同 交互育人”的未来教育

——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新探索专题研讨会

二、组织单位

(一)指导单位

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

(二)主办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

北京市大兴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

(四)协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五)学术支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未来学校组织形态与制度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

教育部“5G+互动教研和情境性评价”跨区域实验项目组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层级式‘云课堂’微体系建设”项目组

(六)媒体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开放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5月25日(周四)

地点: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146号)


四、参会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冯洪荣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图片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院长


图片


李政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图片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


图片


黄甫全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率队成功研发“AI全科教师华君及其主讲课程”


图片


周爱民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爱思唯尔2020-2022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


图片


张熙

博士,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图片


翟雪松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图片


卜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马涛

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图片


贾美华

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


李英杰

高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图片


马福贵

正高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


五、会议形式

  

(一)专家主旨报告

(二)课堂教学展示平行专场

(三)专题交流

(四)项目化作业展

  

六、参会方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参会方式随议程发布。

七、报名通道

现场参会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温馨告知:仅限北京市大兴区以外的老师扫码报名。限额150名。)


图片 

八、联系方式

北京市大兴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办公室  尹健和老师

座机号码:010-58370700

手机号码:13466517168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徐老师

办公号码:021-62233197

九、相关文献阅读
袁振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
祝智庭 戴岭:设计智慧驱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向度、指导原则和实践路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
李政涛:智能时代是“双师”协同育人的新时代(《当代教师教育》2021年第1期)
余胜泉 王琦:“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卜玉华:当前国际社会对未来教育的四种探究进路及其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黄甫全等:AI全科教师主讲课程学习成效试验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
金天成 周爱民等:记忆与认知融合的个性化OJ习题推荐方法(《计算机学报》2023年第1期)
彭红超 祝智庭:面向智慧课堂的灵活深度学习支架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23年第4期)
焦建利: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时代学什么与怎么教(《中国远程教育》2023年第4期)
谢浩然 陈协玲等: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E-Learning推荐系统研究热点与展望(《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与基础教育学建设(上)(《基础教育》2022年第4期)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与基础教育学建设(下)(《基础教育》2022年第4期)


2023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