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治理变革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格局性变化,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学校治理变革在推动现代化教育治理模式转型、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24年10月24日,华东师大基教所联合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召开“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治理变革行动项目学期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刘世清教授、董轩教授、蒋纯焦教授、李林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高星原副教授和李栋博士。
10月24日上午,专家团队以集中研讨的方式,对海棠小学、龙航小学、枫泾小学、兴塔小学、亭林小学、金卫小学六所小学“五育融合”学校治理变革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析。
会议伊始,华东师大基教所学校治理变革行动项目负责人刘世清教授提出,此次进校调研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每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探索在学校治理变革行动项目的引领下,总结、提炼彰显校情和生情的标志化、差异化学校治理行动方案,推动学校组织机制、教学生态、校园文化的更新。
海棠小学形成以学校治理带动家校社协同、学科教学变革,用教育数字化、跨学科项目化带动前三者发展的一体两翼两尾的海棠范式。李栋博士提出,可以结合课题研究,对于未来学习空间的建设充分挖掘其育人要素,在空间治理中切入儿童视角。杜明峰副教授建议重视儿童参与,聚焦小学阶段学情特点,实现儿童、家长、教师、学校的多元主体互动。
龙航小学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课题一体化研究,以科研赋能条线发展、空间建设、教师成长、学校治理。刘世清教授指出,龙航小学要明确是以教学还是课程作为治理的载体,在教学中要体现儿童的声音和视角。李栋博士提出,要正确看待项目之间的关系,学校治理变革是对课程、教学评等进行保障的综合性项目。
枫泾小学初步构建校本化育人目标,在原有办学文化、中医药文化基础上,厘清思路,形成小学特色办学文化——和合文化。杜明峰副教授认为,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要以怎样的教育方式让儿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标准,以文化治理提升区域、学校定位。李林教授认为该校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在历史脉络、历史文化底蕴中进一步深挖。将办学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兴塔小学实施以项目推进为载体的学校治理模式,将行政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学校治理范式。杜明峰副教授认为,要基于主体做课题,基于课题做治理。如何从学校特色文化变成可推广项目,变为联结学校和社区的方式,让学校特色文化与课程紧密结合,有待进一步思考。刘世清教授认为,兴塔小学需要明确未来学校治理的主攻方向,是继续围绕足球特色,以课程或是文化为主要抓手;还是专门做评价项目,形成评价型治理模式。
亭林小学将代际学习与五大课程群相联结,开发文艺校本课程。将老一代的故事与游戏带入课堂中,通过两代人的互动,实现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李栋博士认为,亭林小学可以继续围绕代际学习做一些治理上的探索,已有的同辈学习、隔代学习、后喻文化、大阅读理念是很有独特性的,后续要把学校治理作为主线将其他几个方面串联起来。董轩教授提出,亭林小学的生源66%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怎么通过代际学习、家校社协同的学校治理帮助他们获得对上海的认同、对市民身份的认同,是代际学习型治理的应有内容。
金卫小学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微笑计划”“三大行动”,推动学校治理变革。李栋博士提出,在前期调研沟通中和校长确定了新群育体系治理模式,校长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微笑教师”等三大行动,后续可以就整个体系每个方面的对应支撑举措等再做探讨。高星原副教授指出,不仅从年龄进行划分,还要参考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微笑计划”要让每位教师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将教师的情感情绪调动起来。
胡卫东主任就上午的研讨会提出三个感受:首先,体会到教育治理与教育教学的不同,治理视角、运行机制上极为不同;其次,要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教育治理推动教育整体变革;最后,要重视学校特色与项目载体的关系,实现有机融合。胡锦中主任依次对各项目的现状、问题及工作计划进行点评,希望各项目能进一步落地,在实践、推进中逐步提升。
10月24日下午,专家团队以集中研讨的方式,对张堰中学、金盟学校、干巷学校、龙泉学校、上海师大二附中五所中学“五育融合”学校治理变革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析。
张堰中学将教师队伍的培养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精心遴选了六个项目化学习的主方案,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董轩教授认为,张堰中学以PBL和课堂为两个抓手,以协同共治为治理理念和治理方法,有效结合了让智慧流动起来的思想。刘世清教授指出,张堰中学目前的主要方向是课堂教学的治理,学校治理要把教学背后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如学生的声音、区级教研等方面,体现多元主体的特点。
金盟学校确立了“积极倡导教师勤勉智慧地教,学生勤勉智慧地学”的总体思想,以此为指导,学校将重点推进四大学校治理工程。杨光富副教授认为,教师的内在动力是推动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引擎,金盟学校提出的五个“十大”工程的实施细节较难精准把握,可能会影响实际效果。蒋纯焦教授则对金盟学校的成熟发展表示了肯定,并指出了合作的潜在空间。
干巷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为此,学校推出了六大举措,共同构成了干巷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刘世清教授、董轩教授一致认为,干巷学校需要确定是以学校管理还是教研为治理的主要切入点,当前学校在跨学科教研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跨学科教研更契合干巷学校的发展节奏。
龙泉学校高度重视家长的参与,计划通过家委会这一平台,增强家长对学校治理的参与度,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杨光富副教授强调了多元主体、民主管理和家校协同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带动学生参与学校治理,需找到小的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杜明峰副教授指出,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治理的过程;或直接将治理理念融入学校的公共事务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治理的实质,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师大二附中以融合生态育人为核心治理理念,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治理结构与制度机制方面,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整,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杨光富副教授从生态角度出发,强调高校应致力于绿色、民主的教育环境,为学校的生态育人理念提供了深入解读,并建议从细微处入手,逐步推进生态教育的实践。李林教授则着眼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指出上师大二附中应进一步巩固生态科技教育的成果,从特色迈向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胡锦中主任针对下午每个中学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强调了治理与五育融合的重要性。他提出,无论学校开展何种项目,都应注重治理结构的优化,最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刘世清教授进行三句话的总结。首先,此次研讨直奔主题,把大部分学校的治理切入点明确了,下一步就涉及到落实问题,厘清针对什么、解决什么、建设什么三个要点,从治理的视角、体制机制、主体、职责、程序等方面具体实施治理变革。第二,各项目校后续要明确本学期工作任务和重点,以及相对应的时间节点,为专家团队进入到每个学校开展实地调研打好基础。第三,各项目校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线上学习交流的方式,强化对学校治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阅读、汇报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