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东师大基教所”)与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合作成立“杭州中心”项目组,主动应对临平高质量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难题,以“思维课堂”和“作业评价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临平教育综合改革,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助推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2024年10月17日,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鞠玉翠教授、黄书光教授、程亮教授、刘世清教授、董轩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和李栋博士分别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一小和塘栖三中开展入校指导活动,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肖晶副院长,各合作学校校长、种子教师,临平区教研员等出席本次活动。
塘栖一小课题指导活动
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程亮教授、刘世清教授、董轩教授和李栋博士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一小开展入校指导活动。
上午,塘栖三小、乔司小学和塘栖一小的朱婷、梅珍和章丽云老师带来《认识几分之一》、《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同课异构)三个精彩课堂。张建明、朱煜两位教研员就三个课堂进行点评。下午,塘栖三小王颖老师交流了“慧思”课堂模式研究的进展情况,塘栖一小章丽云老师交流了“本真”课堂模式研究的进展情况。
华师大项目组成员就研究进展进行回应:程亮教授建议可以多维度深化对核心关键词的理解,凸显课堂模式特色。比如可以将“慧思”分为主动思考、深度思考和创造思考等类型,从而进一步探索课堂以何种方式促进“慧思”;可以将“本真”课堂分为真实情境、真诚互动、真我成长,从而展开对课堂的构建。刘世清教授对后续研究的推进方向给出建议,一是可以深耕学科,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明确主要学科,建构学科变式,开展学科性研讨活动;二是可以提升理论,共同阅读相关文献,提升理论能力,加深思考深度。董轩教授在两个方面提出建议,项目内涵方面建议结合双新等政策背景对课堂模式做进一步诠释;项目机制方面建议以龙头项目与微项目联动的方式推进。李栋博士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给出进一步推进课堂模式建构研究的着力点,建议通过梳理关键词关系,解释关键词内涵,从小切口进入大研究。
塘栖三中课题指导活动
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鞠玉翠教授、黄书光教授、杨光富副教授和杜明峰副教授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三中开展入校指导活动。
上午,塘栖三中和临平三中的于晓萌老师和杨国伟老师分别带来《像汽车工程师一样思考——内能复习》和《列代数式》两节精彩的课堂,临平三中徐石房老师汇报《“素养”导向,“思维”驱动》课题。随后,区教研员程志奇老师、王华鹏老师以及华东师大基教所黄书光教授、杜明峰副教授分别对两堂课及课题进行了点评。
区教研员程志奇老师认为科学课堂做到了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应用学科原理知识、基于科学实践、启发学生对学科价值思考四个方面要求,但需要从利用学生的表现引导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角度做出改进。王华鹏老师从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的回顾、教学观摩的启发三个方面对数学课进行点评,强调一节课作为一个“点”也要放入学科“系统”中去进行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基教所黄书光教授指出科学课堂重视小组合作、通过具象指导帮助学生达到对科学的结构理解、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立意和对学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改善学生听课样态进行提升。杜明峰副教授肯定数学课堂的高质量与流畅性,但指出课堂内小组内缺乏合作互动,课堂外需要展现出备课设计中的层次性、比较性、生成性。
下午,塘栖三中汇报课题《三翼三单:“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及“启智”课堂模式研究进展情况,临平三中汇报课题《思维课堂:教育共富背景下优质学校教学变革的新样态》及“三思”课堂模式研究进展情况。
华师大项目组成员就研究进展进行回应:鞠玉翠教授建议课题抓住问题关键点,以助学载体设计为抓手,深入思考课堂模式设计中的为什么、怎么做,并在在设计中融合学校理念,打造学校品牌。黄书光教授提出课题研究应抓住“思维”课堂模式下教与学的变化方向与特征,基于学校特色与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出创新点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到课堂模式探究的先行性与引领性。杨光富副教授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课题题目与内容的契合度,应在课题中充分体现“启智”或“三思”的理念;二是探索课堂模式开发的理论基础,注重关键理论与概念的厘清与界定,促进教师课题撰写的学术水平提升。杜明峰副教授给出从横向角度对课堂模式进行挖掘的建议,提出以教研等活动为中介寻找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