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回顾|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系列报告顺利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23-10-31

10月27日下午14时,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校庆系列报告之“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系列报告”在文科大楼1113室举办。本次讲座的报告人为比利时根特大学Filip De Fruyt教授,主持人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黄忠敬教授,与会专家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峰讲席教授彭新强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静副教授,二十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报告。

黄忠敬教授主持报告

报告开始前,黄忠敬教授给Filip De Fruyt教授颁发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聘书,并赠送其学校礼物,表达对Filip De Fruyt教授的感谢。

图片

黄忠敬教授给Filip De Fruyt教授颁发聘书

报告之初,Filip De Fruyt教授从研究背景切入,阐述了当前世界的多变性、复杂性、模糊性以及未来的难以预测性和不稳定性。复杂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与金融知识、工作的灵活切换、消费行为、语言学习、远程工作等一系列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定机遇。对此,他提出人类在本质上所应有的面临挑战的能力,主要可分为五项:一是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二是考虑领先或追随他人;三是标准化要求;四是平衡保守与探索;五是处理挫折。此为人类五个为生存准备的社会心理功能,其与之相应的五个因素:分别为能与人建立联系和获取社会支持的宜人性和归属感、进取性格的取向、自我约束性、开放性、应对逆境的情绪稳定性。接着,他简要介绍了目前各种测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模型以及OECD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项目进展脉络、AYRTON SENNA研究所所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项目。

随后,Filip De Fruyt教授聚焦于职业兴趣和社会情感能力研究中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在教育界和人力资源界,人们将学习什么或做什么工作以及人们将如何应对。对此,他指出需要考虑到人类的兴趣和擅长技能。他引入霍兰德对人们兴趣的锚定,即现实、研究、传统、艺术、社交、进取这六个兴趣领域,阐述六者之间有相互联系,也有相互独立与对立,实际状况下在人类身上多表现为六个理论领域的混合,并指出人与环境的契合程度越高,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就会越快乐、工作越有动力与有效。

然而,目前青少年面对需掌握与市场相关能力的状况,他们对自己未来所应从事的领域感到未知与迷茫。对此,国际社会重视生命工程与教育领域,以帮助青少年更加了解劳动市场,并开发相关测评工具,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是否擅长做此类工作。Filip De Fruyt教授指出,该领域的研究问题聚焦于人类对某项领域的偏好和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注重呈现职业兴趣和和技能之间的联系、青少年时期职业兴趣的分化、单一兴趣偏好与更高的技能的相关性等。接着,Filip De Fruyt教授就自己的研究项目为在场师生介绍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通过列举三个测试结果的差异来解读研究数据,呈现出六个兴趣维度之间的联系、兴趣点和胜任技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差异在兴趣分化中的不同表现。

紧接着,Filip De Fruyt教授又针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对当前的研究背景、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样本情况、研究结果等进行了简要说明,他指出,教师的认知因素、教学质量和性格会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自身、家庭、同伴、学校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对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

报告之后,在场师生与Filip De Fruyt教授交流互动,针对教授自身的职业倦怠经历、测评工具在中国的适切性、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检验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提问。Filip De Fruyt教授通过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历以及量化研究中测评工具的设计观念等作出回应。他希望同学们可以专注于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保持挑战自己的态度,不应过早放弃坚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报告最后,彭新强教授作交流与总结,他对师生关系的考察、学生学习成效的具体依据等与Filip De Fruyt教授作深入探讨。最后指出,作为研究者要保持对量化数据的批判精神,勇于对其展开挑战,同时要注重发现数据背后更为重要的内容。并且,此次报告主题中的职业兴趣和技能是十分值得思考的两个要素,也是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会后,与会师生与Filip De Fruyt教授合影留念,会议在愉快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