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14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校庆系列报告之“新晋职称教师报告会”在文科大楼913室顺利召开。教育学系黄向阳教授、蒋纯焦教授、董轩教授、杜明峰副教授作报告,报告会由李林副教授主持,系所三十余名师生参加。
李林副教授主持报告会 会议伊始,李林副教授携与会师生向四位老师的职称晋升表达了诚挚的祝贺,表示自己十分荣幸能够主持本次会议。随后,黄向阳教授作为首位发言人,作主题为《小跟班是如何成长为接班人的?——童年人类学的探索和发现》的报告。报告关注儿童的“成人”过程,重点讨论究竟应当如何培养“接班人”。 黄向阳教授指出,“接班人”的培养是童年社会学的研究旨趣之一。“接班人”不只是政治意义上的“接班人”,而且也是家庭、行业、文化等各个共同体的“接班人”。为此他援引杜威的理论,提出一个共同体“香火赓续”的前提便是有足够多的“接班人”并能够延续共同体传统的生活方式。然而当前我国存在“接班人”数量隐忧,即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接班人”质量难题,即年轻一代拒绝长大等两大难题。黄向阳教授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现代人对儿童的教养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成长,“童年的发现”使人们愈发呵护儿童,反而让儿童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为此,他基于杜威、莱夫与温格、莱辛等人的研究,以及自己对传统农业社会中儿童成长的观察指出:“干活”是儿童从“小帮手”到“小跑腿”再到“成年人”抑或“接班人”的必要过程。成人在此过程中也有义务带领儿童进入劳动场域。 黄向阳教授作《小跟班是如何成长为接班人的?——童年人类学的探索和发现》报告 会议结束后,有学生提问:“杂务课程是否属于学校课程?”黄向阳教授否认了这一问题,他强调杂务课程不是项目式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又有人提问,如果连成年人也不做家庭杂务,儿童又该如何获得成长,对此黄向阳教授强调,这才是共同建设共同体的意义。黄向阳教授最后表示,劳动不仅是能力的获得过程,也是人格的获得过程,经历了劳动的儿童才能更好地感到自己的意义、价值。
蒋纯焦教授作《我们如何理解“教育”?》报告 蒋纯焦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我们如何理解“教育”?》,其主旨在于回顾“教”与“育”的历史内涵,同时与英美的“Education”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当代中文语境下“教育”应有的内涵。 蒋纯焦教授指出,上古汉语当中的“教”字有从“孝”与从“学”两种写法。根据《说文解字》对于“教”的解释,以及“教”字之内的“孝”、“学”、“攴”具体含义,他认为最初的“教”既包含了“学”的过程,也包含了明显的等级序列,上古汉语的“教”实际上更加注重对行为的训练,其内涵更加接近于“教化”。蒋纯焦教授又以同样的方法分析了“育”字的历史内涵,从而总结指出:原初中文语境下的“教育”一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本位”的词语,它表达了对人才由外而内的训练、雕琢、改造,其价值指向则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可用之材。相较之下,西方的“Education”及其希腊、拉丁词源均包含“引出”、“引导”之意,更多关注个人的成长。蒋纯焦教授最后表示,如今中文语境的“教育”一词已经兼具中西两种内涵,但是尽管西方“Education”的含义已经深入中文“教育”之内,但中文“教育”的原初内涵却未能输出到国外,这未免是一种遗憾,为此他希望中西两种“教育”能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董轩教授作《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报告 第三位发言人董轩教授作题为《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的主题报告。董轩教授的关注点在于“青春期”问题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教育纾解。 董轩教授首先回顾了“青春期”研究的学术史。他认为,作为儿童向成人过渡的转变阶段,青春期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教育常识,但是人们对于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囿于生理、心理层面,将其视为一个自然的事实,忽略了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维度。社会学的研究旨趣或可与心理学的成果形成互补与呼应,其文章的聚焦点就在于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当前关于“青春期”的种种误解。为此,他围绕“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主线,认为从家庭层面来看,应当重新发现“家”的社会文化意义,反思和重构父母对“青春期”的刻板观念,从学校层面来看,他认为制度化的而非个体性的“耐心”或可消解许多“成长的烦恼”;而从社会角度来看,性别平等的观念与“心理问题”的去污名化需要更多的支持与践行,从而了解青少年群体的思维方式、意义体系与文化逻辑,与年轻一代共同提高青春期的免疫力,获得“教”与“育”的多样可能。
杜明峰副教授作《未完成的建构:教育治理的实践与困境》报告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杜明峰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以《未完成的建构:教育治理的实践与困境》为题,深刻反思了“教育治理”这一学术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杜明峰副教授提出,教育治理依然是当下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推进教育治理改革,关键在于能否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在传统教育变革方式遭遇诸多阻力的时候,更需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以保证改革效果与效率的增长。尽管教育治理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譬如“权力下放”激活了更多学校的自主活力,也产生了积极的治理效能,但是它也面临着实践上的诸多困境。譬如,教育治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方式、其与教育实体的关系、如何凸显多元价值等,都有待进一步讨论。 刘世清教授总结陈辞
四位老师报告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世清教授做总结陈辞。刘世清教授认为,学术报告是庆祝校庆的最本真方式,他首先就系内外师生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他表示,本次会议主题特殊,是与会教授、副教授们的职称晋升报告,他向四位老师的晋升表达衷心的祝贺,同时刘世清教授也殷切地希望四位老师能够再接再厉,继续捧出更多的研究结果。 四位报告人拍照留念 与会教师合影留念 最后,刘世清教授向四位老师们颁发职称晋升纪念牌,以表彰与庆贺他们迈入学术生活的新阶段。在与会学生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报告会圆满落幕。 / / 撰稿|何白嘎力 摄影|吴申 编辑|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