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国家级课题,为及时展现与反映各课题组的最新进展,特开辟本栏目,进行系列化报道,以飨读者。
2021年9月25日下午2:00,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未来学校组织形态与制度重构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组成员,开展了第二期“研习汇”活动,活动以线上会议形式开展。本次活动的议题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整个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的郁晓华副教授主持,她和王红欣、王津钰、程佳敏、庄婕、冯毓、熊甸双等6位研究生共同解读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AI and Education: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报告的主要内容,向项目组成员全面阐释了AI发展的整体状况、教育中的应用及政策法律基础。
项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卜玉华教授、吴永和教授,中国教科院方铭琳副教授,浙江大学陈丽翠博士,同济大学刘安博士,杭州师大的李阳杰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的研究生们,以及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师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学汇”活动。
本次“研习汇”活动共分为报告解读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报告解读环节中,郁晓华副教授首先立足联合国设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对该报告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随后,六位研究生依次对报告的主体内容进行解读。《AI and Education: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报告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介绍和人工智能政策制定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王红欣、王津钰、程佳敏、庄婕四位同学分别对报告中人工智能的潜力与风险、决策者需要了解的人工智能要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与应用、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等内容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中,冯毓、熊甸双两位同学分别对报告中关于当前各国已有的人工智能政策、未来人工智能政策制定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在报告解读环节的最后,郁晓华副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风险以及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报告内容进行总结。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当前AI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卜玉华教授认为,该报告整体而客观地描述了当前AI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教育的可能贡献与风险,这为思考未来学校的方向提供了思考方向。方铭琳老师认为未来学校需要无法回避人工智能对其影响,但要对人工智能的利弊保持清醒认识。陈丽翠博士表示自己从此报告中认识到教育研究需要直观人工智能在今天及未来的影响。吴永和教授指出该报告为未来学校课题中对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提供了思考方向。丰久光校长结合学习经历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仍是教育技术手段,并补充了在学校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情况。
本次“研学汇”活动持续了2个多小时,实现了跨学科对话,丰富了项目组成员的视野和思考方向,也为项目组如何理解AI与未来学校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思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