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课题进展(6)|“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已进入预结题阶段

作者:发布时间:2021-09-17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国家级课题,为及时展现与反映各课题组的最新进展,特开辟本栏目,进行系列化报道,以飨读者。


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原华东师大基教所所长杨小微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已于近日进入预结题阶段,与此同时,课题组于2021年9月16日—18日举办“目标与战略:现代性与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暨课题预结题成果报告会。该课题旨在为中国教育未来十余年确立一个既富有创意和想象力又具备实现可能性及可持续的发展总目标,并为实现这一总目标确立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合理可行的运作战略。

本课题自2017年立项,同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汇集了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等各方专家,于2018年先后对重庆、河南、湖北、云南、江苏等地展开大中规模调研(6次),之后,又于2019-2020年间,结合区域“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研制,对湖北武汉、浙江景宁等地进行了调研,对在整理分析调研数据的同时,将其运用于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研制。除向《高校智库专刊》和《教育成果要报》报送咨询报告之外,还联合华东师大宣传部,于2019年6月面向上海市新闻媒体界发布本课题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学校现代化标准、学校内部公平指数等研究成果一次,2019年7月面向全国教育界举行本课题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后《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报道了本课题成果。期间历时四年,即将于2021年9月18日开展预结题学术研讨会。

图片
图片

课题组提出,关于目标假设,以“2030中国方案”的目标为目标,也以“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为目标,但须以“地方性”转换、创造性落实为前提;关于战略判断,地方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战略的创新成果,肯定具有“未来性”,综合考虑地方经济文化人口等发展需求、考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差异性,才能为地方教育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寻找到恰切的具体目标及运作战略。“现代性”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分别与2035、2030对接的重大主题,两大主题既存在差异,也有其内在关联。因而,我们要基于现代性反思,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且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下,为教育现代化赋予新的现代性内涵。

图片

课题组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共发表署名本课题的学术论文27篇(两篇拟发),其中CSSCI来源期刊16篇(权威期刊《教育研究》2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同时,课题组已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交年度报告(2018)1份,向《教育成果要报》提交咨询报告2份(2020),针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和农村教师问题的2份咨询报告于2018年底向《高校智库专刊》投稿。此外,各子课题撰写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与战略研究报告6篇(中职;特教;学前;民办;高教;普教);区域发展战略及地方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5篇(东中西,武汉江岸、丽水景宁)。课题组的研究报告目前已经修改并改编为专著《目标与战略:迈向2030的中国教育》,现阶段处于撰写当中,课题结题通过后,将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