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中小学课程高质量实施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基教所”)在“广州中心”开展的重点项目。为进一步深化“广州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21—23日,基教所“广州中心”指导团队赴广州市荔湾区开展了第五次专项调研。本次调研聚焦两大主题:一是“实验校”入校听课与指导,二是组织召开荔湾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
一、“实验校”入校听课与指导:聚焦课堂现场,助力精准提升
参与调研的专家团队成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唐汉卫教授、董轩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张礼永副教授、李栋研究员,以及博士生马祥、硕士生董雪婧、王一帆。团队按照专题分为五组,分别走进荔湾区不同“实验校”,开展针对性听课指导与研讨,推动学校进一步明确改革路径、优化课程实施。
唐汉卫教授及博士生马祥先后赴广州市第一中学与华侨小学,聚焦数学、语文、英语课堂,采用随堂听课、课后研讨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现状,并就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及教研机制提出专业建议。
董轩教授前往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和广州市南海中学,重点关注学科实践与校本素养课程构建,通过听课交流引导学校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杨光富副教授及硕士生董雪婧走访广州市第四中学与康有为纪念小学,通过课堂听课观察、专家主题汇报等形式,在新课程方案实施成效、教学成果凝练与教研组织创新等方面开展指导交流。
杜明峰副教授及硕士生王一帆赴西关培正小学和西关实验小学,入校听课并深入研讨课程实施方案与校本教研范式,推动学校实现教研改革与教学提质双提升。
张礼永副教授、李栋研究员走进沙面小学与广东实验中学荔湾第二小学,通过听课与交流,对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及下一阶段改革工作部署进行指导。
二、荔湾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
5月23日上午,荔湾区在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花地湾校区)组织召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广州中心”与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唐汉卫教授、董轩教授、杨光富副教授、张礼永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李栋研究员,荔湾区教育局郑思东副局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黄志红研究员,荔湾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干部代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全体班子成员及教研员,荔湾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究项目实验校负责人、联络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广州中心”实验校负责人、联络人,荔湾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分管教学校级领导、教学行政约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先强担任主持。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研究员作题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学校:为何与何为》的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与落地实施要点,强调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应统筹推进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科课程纲要与校本课程建设,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能力。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余仁生副院长汇报了《荔湾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究与实践方案》,提出以“创建荔湾课改模式、构建课堂育人范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托学科研训、专家引领为支撑,以项目试点、研究示范、案例征集与机制构建为路径,推动改革系统化、协同化、实效化发展。多所学校代表也相继进行了课程实施、学科实践、教学实践等典型案例展示。
唐汉卫教授对黄志红研究员、余仁生副院长以及各实验校的精彩汇报给予高度评价,并从“规范、特色、务实”三个维度肯定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努力与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郑思东作会议总结讲话。他强调,课程教学改革应在“变”与“不变”中谋求平衡——既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学规律的稳定性,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更新理念、主动变革。他鼓励各实验校继续深耕课堂,坚定推进“双新”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落地生根,切实提升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