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上午9:30,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开营仪式结束后,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教育家精神引航未来教师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典型经验研讨交流会”在普陀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典型经验研讨交流会海报
此项研讨会是华东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育学系及基教所第二届承办该活动,仍以“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搭建平台,展望合作”为核心宗旨。华东师范大学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素斌、主任助理王非,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教育学系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益明教授,教育学系副系主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林教授;参加本届研学营的评委嘉宾代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丘爱铃教授,香港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吕志仁主任,贵州赤水一中苏明刚校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教业中学贺诚校长,香港东华三院教育科张业崇主任,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功绩勋章获得者、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王国英校长;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人文课程中心主任乐燎原老师,华东师大四附中理化教研组组长周正艳老师;参加本届研习营的近30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香港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院校港澳台学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会议。
研讨交流会现场
研讨会由教育学系副系主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林教授主持。首先,李林教授对本次会议的背景和会议流程作了简单说明,介绍了与会成员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本次会议以“教育家精神与未来教师生涯发展的联系和实现路径”“教育家型校长的办学经验、课堂变革及教师队伍建设思考”以及“教育家精神与促进港澳台与内地基础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案例”三个主题为序展开,每一主题由几位报告专家作报告分享,再由对话专家与报告专家们进行对话交流。
教育学系副系主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林教授主持会议
主题一:教育家精神与未来教师生涯发展的联系和实现路径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丘爱铃教授以《台湾教师的图像与教学实践的未来挑战》为题,从台湾的教师教育架构、终身学习的教师图像、教师即跨域的转化型知识分子、跨域的素养导向教学实践、未来挑战等五个方面展开了精彩的论述。丘教授描绘出包括“3面向”“9内涵”的终身学习的教师图像,强调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爱、专业力、未来力。关于教学实践的未来挑战。丘教授重点谈及“2030双语政策”的争议与挑战、“多元文化课程”重要议题跨域专业转化的挑战等,予人启迪,发人深思。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丘爱铃教授作专题报告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人文课程中心主任乐燎原老师以《内驱力·学习力·判断力·创造力——从“寄语未来教师”说开去》为题,强调未来教师要增强内驱力,激发教育热情;提升学习力,树立终身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观念;提高判断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力,结合学生需求和时代特点,关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乐老师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个人修养等方面,给予了言约旨远、语重心长的精彩寄语,为未来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人文课程中心主任乐燎原老师作专题报告
香港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吕志仁主任以《未来教师 生涯发展》为题,围绕未来教师生涯发展的主题,论述了人工智能普及对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中的必要性、下一代的学习内容与动力、教师是否将会面临失业,以及在技术发展背景下教师的存在价值等重要议题。吕主任唤醒大家对于中小学老师的回忆,并强调知识、技能、正确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未来教师生涯发展的重点。吕主任谈到,未来教师不应该去避开人工智能,而是要利用人工智能去辅助教学和学习。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正确的判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慎重自主地去选择。
香港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吕志仁主任作专题报告
本组对话专家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卜教授指出,三位专家在共同的时空框架下谈到“未来转向”问题,包含着危机意识、时代意识,以及探索未来的路径意识。在对话中,卜教授和丘教授谈到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的问题,以及大学毕业与实习的问题。乐老师举例探讨了跨学科的方向与动力,以及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科张力。吕老师在回应时表示,对于报告中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寻找答案,也始终在学生培育的领域努力。卜教授认为,除了知识技能,社会情感的陪伴也至关重要。在专家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发言学生表示,三位专家的演讲给予了自己宝贵的启发,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主题一交流对谈
主题二:教育家型校长的办学经验、
课堂变革及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贵州赤水一中苏明刚校长围绕《筑牢强师之基,关怀生命成长》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师培养、教研体系建设、德育育人、生命关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苏校长重点强调从三个方面筑牢强师之基,关怀生命成长,即: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四有”好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关怀生命成长,落实精准管理。苏明刚校长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视角,特别是其生命关怀的教育观,揭示了教育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深远影响。
贵州赤水一中苏明刚校长作专题报告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教业中学贺诚校长以《数智赋能 让教育更优质》为题,展示了数据如何服务于教学,并从“有数据、用数据、活数据”三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大脑”的本质。贺校长提出,学校应被视作一个“智能体”,能够利用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和优化教学。AI在教育中可以扮演书僮、助教、助理等角色,以便于提供个性化辅导,支持精准有效的教学,通过数据让学校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学校应不断利用AI技术,推动AI的持续进化和教育的优化。贺诚校长的报告强调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将学校打造为“智能体”的前瞻性理念,并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多种应用。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教业中学贺诚校长作专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理化教研组组长,曾获上海市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的周正艳老师,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主题,首先从校级联动、校本研修、区工作室研修、个人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项目分享。周老师还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的“奇趣悟理实验”课程活动,并分享了对上海市初中物理学科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与解读,以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华东师大四附中理化教研组组长周正艳老师作专题报告
本组对话专家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代教授谈到,三位专家的报告展示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推进课堂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不同视角的丰富经验。代教授总结了供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加强教研活动?如何进行数智赋能,把数据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未来教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未来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苏校长认为,理想的未来教师要有爱,有趣,有本领。此外,教师还要有热爱教育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贺诚校长认为未来教师应做到三件事:第一,教师要理解所在学校的学校文化。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因材施教,而现在的数字化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第三,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对于此问题,周正艳老师呼应了乐燎原老师提出的内驱力、学习力、判断力、创造力,认为在乐老师的“四个力”后面可以再加上“适应力”。教师要提高适应力,以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代教授总结道,未来教师是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共同创造的角色。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成长为未来更优秀、更理想的教师。
主题二交流对谈
主题三:教育家精神促进港澳台与内
地基础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案例分
享及协同机制
香港东华三院教育科张业崇主任以《香港与内地教育互补融合的项目未来发展》为题,首先言约旨远地论述了互补的意义。张主任详细分享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姊妹学校计划、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与内地知名大学协作等。提及未来发展,张主任重点关注大学与中学学科教师的专业交流,大学与中学学科教师在STEAM与AI in Education的协作与发展,企业、大学与中学在升学及生涯规划教育上的协作等方面,并表达了希望未来能进行更多合作的期待。
香港东华三院教育科张业崇主任作专题报告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功绩勋章获得者、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王国英校长以《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案例分享——种出教育的“成果”》为题,分享了一个学生参与蔬菜育种到销售全过程的案例。王校长从活动目的、课程活动地点、活动过程及细节、活动结果、活动意义等方面展开讲解与论述,并总结了该活动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美德方面的重要意义。该案例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王国英校长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教育与劳动、环保、社会责任等元素融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品质。
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王国英校长作专题报告
本组对话专家为教育学系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益明教授。在朱教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踊跃发言和提问。当学生问及讲座中所提到的种植活动是否有专门的时间或课程安排时,王校长回应道,主要是在生物课上进行,课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张主任谈到,未来教师要有一颗谦虚的心,通过交往交流,在学科、教研等方面,学习互补。王校长总结道,要立足澳门学校,讲好澳门学校的故事,同时放眼世界。朱教授指出,这个专题与前面两个专题联系紧密。未来的教育一定是综合的,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这对于未来教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交流交往的机制很好,案例很好。教育应该超越教材、课程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和趣味。
主题三交流对谈
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教授对本次研讨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与点评。黄教授指出,本次论坛的对话是深层次的、生成式的。黄教授谈到理想的未来教师与未来社会,并指出在未来社会,AI将继续发展,未来社会是不确定的。黄教授将本次论坛的学习体会概括为“三层”“三境”。三个层次,即教师要做经师、人师、大师。从经师到大师,有三层台阶。大师是思想、价值的引领,也是我们所谈的教育家精神的意义所在。三境界即师德、师道和师魂。具体是指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教师的为师之道、尊师之道、求师之道以及教师的理念信念和价值追求等方面。此外,教师还要有跨界思维、关系思维、未来思维。黄教授总结道,我们应该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共创未来。至此,“教育家精神引航未来教师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典型经验研讨交流会”圆满结束。
教育学系系主任黄忠敬教授总结点评
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