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研究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在中心主任唐汉卫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主要以学校德育现代化为主线,以现代性人格塑造为目标,致力于学校德育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近期,团队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学校教育中的‘阻吓’及其伦理矫正”“德育课程改革新进展”“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机制” “青少年社会公正观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等核心问题开展研究。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课题组探讨了教育在人工时代的存在方式、大数据教育应用的局限和边界、德育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数据智慧、在线教学面临的伦理困惑等。在《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等刊物发表系列论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如何存在》《大数据教育应用的限度》《论德育过程中教师的数据智慧》、《在线教学存在的伦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等。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王丽佳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学校教育中的“阻吓”及其伦理矫正》,进入研究发现梳理阶段。本课题从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角度梳理了过往研究中有关阻吓的作用机制、阻吓的确定性、严厉性及罪罚匹配等原则以及惩罚威胁的运用限度等问题。实证调查部分,基于权力视角运用,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开展访谈,发现了教师对不同阻吓方式运用上的表现。哲学反思部分,从道德教育角度,提出了教育中的阻吓运用,培养的是顺从之人,而非真正的道德能动者。最后,结合国外阻吓从善项目与BAT技术,提出了教育中阻吓运用的基本伦理尺度。
中心团队围绕“德育课程改革新进展”,一是对我国小学品德课新课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反思和展望,提出了未来的改革路向。形成了代表性成果: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品德课课改的回顾与展望——基于生活德育的视角》,著作《小学品德课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32万字),论文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for China’s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等。二是对美国社会科课程的百年嬗变进行系统研究,以为我国德育课程改革提供文化参照。代表性成果: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美国社会科课程百年嬗变研究》,论文《美国社会科课程统整:历程,模式和困境》《美国社会科“探究弧”:内容、特征及启示》等。
紧密围绕团队核心研究研究领域,中心主任唐汉卫教授深度参与了袁振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承担了子课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机制》,出版《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机制》优秀案例集1部,发表论文《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机制:基于办学理念的视角》《学校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意蕴、实践和优化》 《以发展规划为抓手构建立德树人价值引领机制》等。
团队负责人唐汉卫教授在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上当选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组织团队核心成员张红等参加了4月份召开的AERA(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年会)和CIES(国际比较教育年会),参加了“多层建模的应用(Applications in Multilevel modeling)”的圆桌讨论,分别作了《中国青少年欺凌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来自PISA 2018的证据》(Multi-leve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adolescent bullying attitud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PISA 2018 )的汇报和《美国、中国、芬兰和新加坡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的预测因素:一项多层次分析》(Factors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ross the USA, China, Finland, and Singapore: a multilevel analysis)的汇报。
唐汉卫教授参加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并发言
张红在AERA(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年会)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张红在CIES(国际比较教育年会)会议上做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