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示,我所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研究中心主任杜成宪教授领衔的课题《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研究》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按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需组织专家评审完成开题工作。受疫情影响,开题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
2022年3月26日下午13:30-16:30,《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谱系研究》项目召开线上开题会。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保星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军文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健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督学、中国高教学会一带一路分会副理事长周谷平教授,国家督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栗洪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谢长法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书光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伦信教授等专家学者,课题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教授,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教授,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金平教授等,出席了开题会并作评议发言。
会议开始后,主持人王保星教授介绍到会领导、专家和课题组主要成员。
华东师大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首先致辞。她对各位莅会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接着介绍了华东师大在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上取得的成绩和教育学科的表现。她指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华东师大“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能够充分体现于跨校合作、跨学科合作中去,为中国的教育学科发展、中国特色教育学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作出贡献。她肯定杜成宪老师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有着很高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她恳切希望到会各位专家能够为此项目的开展多提宝贵建议,也希望课题团队能够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产出更加优秀的标志性成果。
华东师大文科院院长朱军文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杜成宪老师和教育史各位专家学者表达感谢。他说这一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代表着华东师大教育史学科为国家承担的一个重大任务,也共同帮助学校去年取得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他希望课题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坚定决心,文科院也将为此项目研究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在提供服务方面作出贡献。
华东师大基教所所长李政涛教授接着致辞。他指出此次开题会议的性质和目的体现为三个关键词,即重大、攻关和开题。重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项目所要解决的理论、实际和政策问题是重大的;第二,项目的研究对于党史研究、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第三,项目能够产生出重大的标志性成果;第四,项目的开展需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攻关体现在研究过程的开展中。这是一个长时段的研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需要课题团队攻坚克难。开题的关键在于开,希望通过此项目为当代中国教育史学研究开出新方向、新影响,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接着,项目首席专家杜成宪教授作开题报告他从研究状况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之处、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六个方面介绍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未来构想。通过对百年党史中著名教育人物研究、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人物研究和谱系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说明已有研究的启示和不足,指出研究的拓展空间,阐述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阐明课题的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他提出课题的“一总三分”的框架,明确其在学术思想理论、学术建设发展、实践运用与服务决策等方面的预期目标。他先阐述了四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其后分别介绍了四个子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总课题中的角色和重点研究内容等。
之后,与会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评议。
周谷平教授先是强调两个基准。一是要将人物放在百年党史中考察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二是要注重将教育人物置于历史与现实观照中来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她也对人物的入选标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与党的发展百年历程紧密相连,跟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她强调两个维度:百年党史维度,教育发展史维度。对于人物名录,相比于大而全,小而精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更高的辨识度。而谱系,是此次课题的一个突破。谱系在于强调迭代转型,即在迭代转型关键节点上所起到特别大作用的事件、人物。
郭健教授指出,课题呈现了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实践和思想。课题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提炼各个历史阶段教育人物的历史经验,为解决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借鉴。分析教育人物谱系发展的意义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即:从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视角,从解决人的发展问题的视角,从解决教育自身发展问题的视角。所谓教育自身发展,即如何理解教育的基本特征,自觉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及逻辑来发展教育。关于教育人物,他指出人物的选取范围和人物数量、人物的职务行为和自身教育研究实践、人物代际之间的传承等三方面都值得重视。
栗洪武教授先就谱系主线问题表示,主线的落脚点要放到党的教育事业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是经线,而人物的分类构成纬线。谱系的发展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关于著名教育人物的选择分类,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分得越细,困难越大,越容易引起争议,建议尽量按大类分。在话语问题上,党史学科和教育史学科的话语存在差异,应当注意话语使用规范,可以做点培训。进入谱系的教育人物的传略书写,应当将人物传略和谱系相结合。栗老师热情表示,愿向课题组提供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和延安教育史料,帮助课题组开展研究。
谢长法教授关注题目中的教育人物、谱系和历史三个关键词。他说,应当注意教育人物而不止是教育家;应当关注历史发展的时空脉络;谱系不只是静态的,应当关注各时期谱系形成的动态过程,即探讨源流和变化问题,将思想史放到过程中,去探析思想随时空变迁而发生的变化。关于写作,应当注意人物著作的选择、资料的运用、新史料的挖掘,以及根据整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背景来揭示不同时期谱系的内容变化。还需要多参考其他领域的理论著作,为研究提供启发。
郑金洲教授首先指出此次课题研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教育观。这是整体课题研究的一个基本立场。大历史观,即把百年党史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去看待,放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程当中去分析。既看到走过的路,还要能够对未来的态势、趋势和历史必然性予以解释。所谓大教育观,即需要考虑到人物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乡村教育和干部教育等方面,而且还要能够跳出教育,从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教育。其次,应当把握百年党史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应当遵循三个党的历史决议的结论;历史分期也应当严格遵循有关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人物谱系对党的建设的推动性作用。第三,科学地界定著名教育人物的类型和谱系。这些教育人物需要具有党员特征、人民品格、理论建树和实践成就。人物的类型可以分为教育领袖人物、教育领导人物、教育学家和教育家四类。第四,理清教育人物谱系,需要涉及到源与流、纲与目、干与支的关系,注重多重分析,贯穿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样育人三个问题。
李剑萍教授首先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谱系,认为谱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代、宗、统。代,即代际传承,可分成四代;宗,即需要在党发展的整体历程中体现出嫡派正脉;统,即中国共产党的统绪,即道统,中国共产党的道统是指理想、信念,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由此将整个谱系构建起来。其次,在人物和道路的关系方面,需要阐明人物的网络结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寻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根脉关系。第三,在人物的选择、谱系的构建中,需要慎重讲述还在世的教育人物。
胡金平教授提出,项目标题“百年党史中的著名教育人物”这个“百年党史”,是加上书名号的《百年党史》,还是不加书名号的百年党史?应该明确。教育人物的确定依据的是什么标准?是否要求是党员?还是也包括党的同路人?党史中涉及到的教育人物,在选择上不应当过分细致。关于谱系,是传承的教育思想,还是政治立场?更应该关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代际传承。
黄书光教授提出,在研究著作中教育人物分类宜粗不宜细;在名录当中,可以尽量细致。当三类人物出现交叉时应当注意人物的定位。此项研究跨党史和教育史,所选择的人物必须是对党的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关于谱系,重要的是要理清教育中国化这一谱系的发展历程。对那些非党员但倾向于共产党的人物应选入。三种类型的划分作为研究方法可行,但实际操作中需考虑人物复杂性。
王伦信教授指出百年党史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是时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教育建设方面的人物。第二是方向。谱系的意义在于流派,所以在人物的选择上需要有党性标识,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在人物分类问题上应当选择最清晰、最不容易交叉的分类。成果可以学术化一些,体现为问题性和结构化,深挖人物在教育思想上的转型。
会议最后,项目主持人杜成宪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参与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表示感谢。他表示,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所提出的意见使其看到了课题研究开展的新方向,后续课题将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学者建议,有针对性地、有序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