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副院长霍九仓莅临华东师大基教所调研指导。调研会议由华东师大基教所所长李政涛教授主持,副所长黄书光教授、黄忠敬教授、卜玉华教授,所长助理程亮教授、李林教授,研究员王枬教授、严从根教授、李栋博士,以及办公室主任徐继节、汪亚琼等十余人出席会议。
一、领导致辞
会议伊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教授致辞。吕院长首先高度肯定了基教所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卓越成绩,并介绍了本次调研会议的目的和背景。面对基地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会继续以服务学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发展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各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吕院长重点强调了文科院对新一轮基地评估的相关要求,希望在提前布局谋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基地的国际领先与优势地位。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卓越成绩,并介绍了本次调研会议的目的和背景。面对基地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会继续以服务学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发展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各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吕院长重点强调了文科院对新一轮基地评估的相关要求,希望在提前布局谋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基地的国际领先与优势地位。
二、“十四五”基地重大项目课题进展汇报
广西师范大学王枬教授就课题《面向高质量教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转化研究》汇报进展。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集中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命脉梳理、精神描述、突破概括等主题展开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另有一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预计2026年初出版。项目成果在2024年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新基础教育”研究30周年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20周年研讨会等重要学术场合发布,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华东师大基教所黄书光教授就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历史变革中“典型经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汇报进展。该项目已顺利完成课题推进会,并多次召开小型学术沙龙与研讨活动。目前,课题组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18篇学术论文,其中包含2篇权威期刊论文和1篇SSCI论文。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学术年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进行交流,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同时,课题组也正积极推进书稿撰写工作,已完成部分章节内容。
杭州师范大学严从根教授就课题《智能时代背景下迈向高质量教育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研究》汇报进展。研究团队围绕课题主题开展了文献收集和整理,系统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教育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了美、德、日、芬四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实践,开展了智能时代背景下迈向高质量教育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策略探索。目前,课题组已在CSSCI和SSCI期刊发表9篇学术论文(含录用3篇),研究成果在“教育与空间”杭州论坛等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华东师大基教所程亮教授就课题《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学体系研究》汇报进展。该课题对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学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回应了基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前设问题,凝练了基础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知识和理论体系,建构了基础教育学体系研究的框架和结构,同时也有高水平的成果发表和积极的社会关注。目前,课题组已在《教育研究》等CSSCI及SSCI期刊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3部,并初步完成书稿《建构与转化: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学体系研究》。
华东师大基教所李栋博士代李政涛教授,就课题《面向高质量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和理论创新研究》汇报进展。在学术成果上,研究团队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形成“五育融合”研究总报告1份,专题报告5份;持续推进专著《“五育融合”理论构建与方法论基础》的撰写以及5份学科指导纲要的形成。在实践路径上,团队在上海金山区连续开展两轮(6年)试点改革,主办5届全国“五育融合”研讨会,实践成果被10余个省市区1000多所学校学习借鉴。未来研究将持续推进“五育融合”的理论深化、实践升级和政策转化。
三、基教所“十四五”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华东师大基教所李林教授对基教所“十四五”建设总体情况进行汇报。“十四五”期间,基教所以“迈向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转化研究”为主攻方向,确立了“高集群项目”“贴地式服务”“高水平队伍”“高质量平台”“高频率交流”“高密度合作”六大建设策略,并在理论创新、自主知识体系、合作网络拓展、团队建设、平台搭建、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基教所将围绕学派建设、前瞻探究、技术赋能、实践攻坚、国际协同和文脉赓续六大方向持续发力。为迎接下一轮评估,基教所将依托专家建议凝练标志性成果,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迎评工作组,并同步启动“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总结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霍九仓充分肯定了基教所的发展成果,指出基教所在教育部四轮评估中三次获评“优秀”,工作导向清晰、内容扎实,成果数质兼优。他强调,要将理论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解决上一轮评估中的三大短板。针对未来发展,他建议要强化教育部基地评估系统的动态管理,提高成果简报、经费明细、大事记等数据的实时上传效率。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吕志峰院长高度肯定了基教所“十四五”建设成果,并针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建议。第一,突出问题导向,回应国家战略核心需求。例如,可以从解决从回应人口结构变化等实际问题出发,讲清研究所工作对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贡献。第二,深化国际化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不仅要在海外会议中发声,更要通过联合课题、共建平台等形式,吸引国际学者参与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实现双向互动,提升研究所和学派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第三,在已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基地日常管理与财务管理制度。第四,即时汇报成果,确保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工作优势与进展。
基教所所长李政涛教授作总结发言,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感谢,并针对各项建议并提出三点重点建设方向。第一,加强基地日常管理,做到材料及时上传和归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强化与教育部社科司的常态化沟通,将成果报送由“季报”向“即报”转变。第二,加强对标评估指标、发展指标及国家导向,尤其是问题导向,明确展示为解决国家基础教育领域重大问题所提供的方案和成效。第三,讲好中国故事,在巩固已有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海外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平等协作,通过共同参与、联合攻关,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