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心灵在文明长河里回响,一代代教育家的精神之光点亮教育的天空。教育家是在学校里诞生的,是在课堂里站立起来的,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长”出来的。教育家精神,照亮课堂,照亮生活,照亮教师的心灵。走向教育家精神自觉,“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是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扎根在教师教育生活里,成为一个个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情境。
3月28日下午,李政涛与成尚荣将做客上海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寻找教师人生的意义坐标,让教育家精神照亮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让教育家精神扎根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
地点:上海·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三)协办
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
(四)学术支持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机制研究”(五)媒体支持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师报
光明社教育家
第一教育
優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央央阅读
上观新闻
文汇教育
澎湃新闻
上海教育电视台
14:00之前 | 入场签到,漫步“在之间”
14:00-14:05 | 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范蔚文致辞
14:05-14:45 | 圆 桌:重塑教师专业生活,教育家精神照亮课堂
(主持人:成尚荣;对话嘉宾:周增为、常生龙、李百艳、许晓芳)
14:45-15:15 |任炜东:让生命在场,守望教师“精神家园”
15:15-15:45 | 王建芳: 教研走向深处,催生教师内在生长
15:45-16:15 | 季 璇: “心怀大我、甘为人梯”——追忆师者仲广群
16:15-16:25 | 茶歇
16:25-17:25 | 李政涛对话成尚荣——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
17:25-17:30 | 签送书籍《教育家精神: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活在课堂里》《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等多部专著。成尚荣 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增为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生龙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理学博士,研究员,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出版有《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等著作,主编《历史与科学的对话》拓展型教材。李百艳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领导与管理、教师教育。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荣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李百艳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出版《上海名师课堂李百艳卷》《发展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等专著。许晓芳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兼职导师、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任炜东 北京市八十中学校长,北京市物理学科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曾任北京中学教学党总支书记,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王建芳 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四有”好教师、嘉定区“十佳校园长”,曾荣获全国项目化案例一等奖、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季 璇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组长”。所授课例分别获得教育部“部级”精品课以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一等奖。《教育家精神: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

成尚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5年
“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何为自觉?又何为自觉追求?教育家是在课堂里站立起来的,是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长”出来的。本书讲述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李吉林、陶西平、朱小蔓、顾明远、于漪、朱永新、叶澜、李庾南等教育大家的精神谱、思想谱,用教育家精神照亮课程、课堂,照亮生活,照亮教师的心灵;让教育家精神转化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个个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情境。
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这是“事”与“人”的交互生成:课堂属“事”,生命属“人”,课堂与生命的关系,本质是事与人的关系,是成事与成人的交融。课堂是教师成就自我生命价值的事之载体,通过课堂之事,成就教师之人。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差万别。课堂是教师生命的具体转化,化出了不同课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