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联合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主办的“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学科教学变革行动专题教研工作坊在金山区教育学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推动金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将“五育融合”理念深度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学科育人新模式,助力师生全面发展,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学科教学变革行动项目负责人鞠玉翠教授、基教所宁本涛教授、高星原副教授、张礼永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朱梦华博士、王鑫博士、梁磊博士、教育学系部分硕博士生以及金山区教育学院部分教研员参与此次活动。工作坊以“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学科教学变革研究为主题,围绕七个核心议题展开分组研讨。
在议题一的研讨中,亭林中学吴勇、兴塔小学曹旭东、金浩以及金山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范小柳、张杨欢五位老师分别做了汇报。宁本涛教授和胡卫东主任肯定了五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五育理念的有机融入,强调五育融合不仅仅是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体现各育的独特价值。他特别指出,五育融合应让学生感受到其实际意义,特别是在“德育”与“智育”的结合上,需实现情感与理性的共鸣。此外,五育内容的挖掘应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在议题二的研讨中,金山一实小陈娟、石化一小顾逸枫、金教院附小朱晓霜、陆佳忆、阮文洁、兴塔小学的阮旻钰、海棠小学的唐晓霞七位老师分别做了汇报。张礼永副教授和唐连明教研员认为,综合来看,各教学案例的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情分析上需要更聚焦具体教学场景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对象的年级、班级等基本信息;其次,案例呈现要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却不够深入的问题,建议从五育融合的不同维度选择合适切入点;再次,要注重学科特色与跨学科整合,使案例既体现专业深度又能展现融合创新;最后,书稿方面建议补充多学科案例,丰富内容多样性。
在议题三的研讨中,亭林中学杨堃、一实小叶思敏、倪斓斓、枫泾中学曲丽娟四位老师分别做了汇报。鞠玉翠教授和李建效主任肯定了老师们的积极探索,强调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教学目标撰写要在课标、教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材和学情加以深化、拓展;解构目标产生过程并呈现,同时用教学活动支撑目标,做到,教学评一致。在案例打磨方面,要注意分解要素,以小见大,突出重点,以专融全。
在议题四的研讨中,亭新中学盛婧、一实小王婧、枫泾中学陈俊峰、兴塔小学姚婕、金山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尹晨、蒙山中学车雨欣六位老师分别做了汇报。王鑫博士和金丹教研员从教学策略、五育融合的切入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如优化情境导入环节,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情境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融入教学环节。
在议题五的研讨中,罗星中学彭文玺、教院附小丁欣雨、枫泾中学陈丽晓、亭林中学徐婧四位老师进行了汇报。梁磊博士和徐斌教研员建议在教学活动融合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避免融合生硬,注重活动趣味性。在学科知识融合与情境创设上,挖掘生活情境中的五育元素,从生活切入建立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对于问题链设计,应关注链接问题的因素,把握学科和情境逻辑,情境逻辑要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味,同时要明确问题与情境问题的区别。
在议题六的研讨中,金教院附小夏丽、罗星中学施慧、金山一实小沈涵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汇报。朱梦华博士和张春燕教研员针对“五育自然渗透”和“技术与人文平衡”等方面进行点评,强调细化任务单反馈机制的重要性,并倡导增加生成性反馈以应对学生突发创意;在美术数字化教学案例中,易出现技术平台数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并提醒教师警惕技术依赖;在数学、生物及英语等学科的讨论中,要强化过程性反馈、注重跨学科思维引导及融入多学科知识以提升综合素养。
在议题七的研讨中,罗星中学沈伟勤、金山亭林中学刘凤娟、金教院附小张琪、西林中学周稳四位老师进行了分享。高星原副教授和蔡俊杰教研员提出,在任务设计上,注重融合性、综合性与层次性;在任务整合上,建议将分散任务统合成连贯项目以提升高阶思维培养;在价值观引导上,需强化学生理性观念与正确价值取向;在目标设定上,要求更加明确具体,确保教学环节紧密支撑目标达成;在评价方式上,应聚焦核心素养并增加前测后测对比分析。
此次教研工作坊紧紧围绕“五育融合”理念展开深入探讨,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力打造标志性成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五育融合”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