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心建设与发展(25)|“南昌中心”开展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实地调研指导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15

为推动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南昌中心”于2025年4月1日至4月3日组织方华主任专家组,深入南昌市多所学校,开展实地调研指导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专题讲座等形式,围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主题为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提供了宝贵意见。



1


聚焦资源配置优化,助力学校优质发展

4月1日,专家组首站来到南昌县莲塘三小,围绕学校功能区域规划、学校治理能力、特色课程展示、校园环境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关键问题进行座谈交流。专家组提出,学校应以“存量优化、资源整合”为基础,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学习空间利用效果,建造全域性、全时空、全方位、多功能、沉浸式育人环境。

在莲塘一中,专家组指出南昌县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是全省县中振兴工作的标杆,在学校持续保持县中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优化整合县域教育资源,通过县域内小初与初高教研一体化贯通教研体系,全面提升县域小、初、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发挥莲塘一中高质量的领衔作用,与其他县中系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构建县域高中教育共同体,为全面“县中振兴”发挥创造性作用。

图片



2


聚焦乡村教育发展,助力特色多元探索

4月2日,专家组深入安义县乡村学校集群。在长均学校,专家组提出“镇委村一体化”办学模式,建议以中心校为枢纽,统筹周边教学点课程设置,通过“流动课堂”解决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专家组提出,学校抓住家长对乡村教育不认可的地方持续发力,才是办好乡村学校的底气。

在豫章师范学院附属板溪小学,专家组对学校景观布置、课程结构、特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指导,提出要突出“农村学校现代化”特色,结合学校“育人亮点”串联融合,打造独属于学校的特色品牌。建议学校持续推动“五好"教育理念,抓住乡村孩子体验现代城市文明和生活,让孩子们学习诸多的第一次认识、接触、掌握乡村学校所没有的课程,不断延展学习广度。



3


聚焦集团化办学创新,助力教育均衡突破

4月3日,专家组在南昌二中,围绕学校办学文化、理念、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拨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交流。南昌二中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百年名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专家组对学校的课程改革、集团化办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对南昌二中作为省级高中龙头校帮扶县中发展的“五共享",海航生培养,男子足球等特色工作予以认可。专家组建议,学校还应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轮岗和资源共享等方式继续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片

在西湖区珠市学校、站前路学校,专家组根据学校展示情况并结合区域与学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策略。同时,针对集团化办学瓶颈提出了“总校赋能、多点特色”发展策略,指出用探索多样态办学模式以解决资源和编制等问题,努力打造集团化办学的新范式。专家组建议西湖区进一步发挥区级集团化办学机制和集团校内部治理机制创新做法,为集团化与学区化办学,走出多元发展样态,为全国提供南昌经验和西湖样态。



4


聚焦专业支撑强化,助力持续发展固基

4月2日,方华主任在南昌市教育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南昌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思考》的讲座,与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几十所学校书记、校长,深入探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观点与策略。方华主任首先强调了基础教育资源优化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优化资源配置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更是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的全面创新。他强调,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工作不仅要完成既定任务,确保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更要追求出圈价值,即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创新和突破,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指导,4月3日,南昌市普通高中“艺体和文化共融”综合育人方式改革座谈交流会在南昌二中顺利召开,方华主任在会上作专题分享。会议深入探讨了普通高中艺体与文化教育双轨并行的机制与路径。方华指出,普通高中艺体生面临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关键。同时,结合江西省上饶市弋阳第二中学的案例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20年的持续创新,该校构建了“艺体与文化共融”的教育教学机制,实现了艺体专业与文化学习双轨提升的积极成效。

图片


本次调研指导活动是“南昌中心”服务地方教育、见证自身价值的生动实践。通过专家组的专业指导,各调研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校一案”的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未来,“南昌中心”将持续发挥高端智库优势,助力南昌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