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项目工作研讨
2020年3月22日下午,教育现代化研究团队召开了浙江海盐、重庆荣昌、安徽合肥几个合作项目工作视频研讨会。参加视频研讨会的有项目总负责人杨小微,课题组成员黄书光、鞠玉翠、徐冬青、宁本涛、李家成、王伦信、徐继节、杜明峰、蓝海峰。会上,大家讨论了本学期各项目要开展的工作。
海盐项目和合肥项目因为都是进入到最后一个学期,主要讨论了项目的结题评估、线上测试、学员的课题结题与答辩安排等。对于与重庆荣昌合作的“探索西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在上学期末和假期中完成各子项目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大家集中讨论了启动基地校的课程产品提练,要求在前两个学期开发非遗课程基础上,形成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大纲、教案、课例、课程资源包(可以是文档、照片、活动的美篇报道等)、撰写课程故事、课程领导与管理案例;城乡教育一体化项目拟先召开一个学区长、督学长视频研讨会,研讨和落实相关机制;三名项目对学员个人中期总结进行反馈,明确培养要求,开展经验分享沙龙等等事项。
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
视频推进会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是我所与重庆荣昌区合作项目“探索西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的子项目。为推动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商教育机制建设,实现区域乡村教育振兴。2020年3月27日,荣昌区召开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视频推进会议。华东师大基教所教授杨小微、宁本涛、鞠玉翠、徐继节、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泉、区教委副主任、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余晓堰、区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学区长、督学长、各小学基地校、初中学校校长、教研员、科研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区进修校副校长夏忠严主持。
荣隆学区长李恭才分享了学区教育一体化规划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并以荣隆学区部分中小学为例,展示了特色课程的阶段性成果,细化了个性课程的开展,如:课本剧,缠丝拳,孝雅活动,经典阅读等,并从五方面介绍了学区教育一体化中心校辐射机制建设情况。还提出了问题与困难,希望进一步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夏忠严宣读《区教委关于将部分城区学校纳入与华东师大基教所合作项目基地校的通知》,为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全覆盖,经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实施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将宝城初级中学等9所城区学校纳入行动范围,并设置为基地校,基地校数量由11所增加为20所。
宁本涛教授解读五大机制内涵
宁本涛作了《以“后制度化”之念,执“制度化”之事:荣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五大推进机制与策略解读》主题报告。首先从三方面交流了荣昌区一年多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一是特色课程建设,百花齐放。二是教学改革推进,大刀阔斧。三是辐射机制建设,迎难而上。表示以学区基地校为辐射点带动学区内其他学校发展,共享优质资源和师资、我们自己要有种子课、种子教师。
然后宁本涛教授对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做了一个初步的整理。一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和信心有待提升。二是师资力量和城乡教师柔性流动有待加强。三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有待系统化推进。四是考核与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家庭、学校及社区共育的过程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乡村道路,是有一定的道理,需要我们走出来,以开放的姿态去做。还介绍了国内其他各地的一些经验。
最后对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五大机制的解读。基地校辐射其它学校,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部分,有没有可能让被辐射的学校进行反补,提升他们的自信。
互动交流
棠香小学校长吴良权首先向鞠玉翠教授提出问题:荣昌正在探索建造幸福棠城,作为教育的重点领域,我们该如何突破,找到西部路径?并请教杨小微教授:如何消除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瓶颈,构建城乡教育立交桥,哪些是必须要做的?
鞠玉翠教授进行答疑解惑分享:荣昌有十分美好的故事,把传统中美好的故事、精神和理念和当今的教育关联起来,大家会觉得很亲切,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度会比较高。并认为今日的新举措,是把城区的学校纳入了基地校。可以实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从各个层面(荣昌区或基地校)分享出较好资源,利用好网络平台,也是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杨小微教授表示:一体化是很好的聚焦点,我也一直认为现代化的误区是落后地区简单地学习发达地区,现在乡村一些宝贵的资源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镇化,是我们最后把城市和农村优秀的东西融合起来,长成新的东西,成为荣昌现代化的新版本。
徐泉提出问题: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国家提到区管校聘,现在有哪些具体的实施办法?
杨教授表示:不管这个制度如何推行,在没有正式实施的时候,是可以尝试下面一些做法:手拉手,可以很快的实现经验的传递。分级分层的流转循环,很快能形成开放、互动、接纳的文化氛围。
清升回龙完小副校长罗能碧提出:学校在开展活动时,操场存在安全隐患和功能室不齐全的问题。
宁教授和鞠教授表示: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情感上的困惑,都乡村教育的软肋。并建议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去申请,由相关部门审核,尽量的调配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夏忠严提出问题:协商式督导评估机制该如何操作?
杨教授表示:政策也好,制度也好,都是来规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协商、如何互动,有制度的跟进,才能够保证它正常的实施,而不是布置一下动一下,等到快验收时再应付,就没有意义了。希望我们荣昌区的非遗文化、地方文化,可以把我们的校本课程产品化。
区进修校赖安秀布置工作
首先,赖主任带着大家再一次温故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总结了前期工作。并从五大机制建设、课程建设、三为课堂建设这三方面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进行了工作布置。表示这学期将重点加大资源共享和制度共建方面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推进力度,希望各学区、各基地校认真梳理,将课程建设整合、优化、系统化,结合实际困难做进一步加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领导讲话
余晓堰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当荣昌教育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要借助专家智慧找到再次行动的方向。一是区教委、进修学校要统筹规划管理好重大项目,理清任务清单、各司其职多维联动推进项目。二是进修学校教研员要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深入理解合作内涵,本土化做落实,让合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名学生都不能少,要在城区扩大影响,让联动机制更加协调,让项目合作工作更有活力,能够释放、引领、共同发展。
最后徐泉副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徐书记充分肯定了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推进一年半时间里,在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的引领下,项目扎实推进,成绩可喜;并结合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工作提五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合作;二是构建联动模式,全员参与行动;三是探索机制建设,纵深推进合作;四是辐射引领,做亮乡村教育;五是进一步强化管理,理顺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