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在原有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研究团队、教育现代化研究团队、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新增了15个研究团队,创建了相应的研究中心、培训基地和实验基地。
为了深化推进研究团队建设,培育新的团队研究成果,形成新增团队的特色学术品牌,11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在文科大楼1102室召开了“研究团队建设推进研讨会”。
会议伊始,李政涛所长指出,经过近20年的共同努力,基教所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代化研究等方面,不仅建立了持续稳定的研究团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传统,而且产生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如何在新时代持续推进新的研究团队建设,创生新的标志性成果,是本所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后,李政涛教授分别与部分新增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围绕“团队工作内容”、“团队研究成果”、“团队工作机制建设”三方面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李政涛 所长
9:00-10:00
黄书光团队: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
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团队负责人黄书光教授,首先介绍了团队成员、工作内容和进展状况、团队平台建设及发展规划。他认为,历史可以引领学校变革,应该处理好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关系,教育史团队也应该参与“教育现代化”、“学校变革”等方面的研究。团队成员李林老师建议确定团队成员研究方向,并以小型学术沙龙形式定期研讨。最后李政涛所长补充总结了该团队的两项目标、四条发展路径及五个“抓手”,并协商了论坛的时间地点等工作事宜。目标包括教育家研究和校史研究两方面;路径包括四个“结合”,即结合教育研究路径、教育史学科建设、教育学原理研究以及学校变革;“抓手”包括研究学会、课题、论坛或会议、成果(包括论文和数据库等)以及教育家学校联盟等。
10:00-11:00
王建军团队:教师教-研-修-述一体化研究
接着教师教-研-修-述一体化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建军副教授以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方式阐明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合作基地学校、工作机制及近两年的计划。李政涛所长表达了在团队成员扩充、沙龙召开以及打造联盟三方面的期待,并提出了在扩大团队影响力、扩充资源、建立平台、探索可推广的经验道路和“教-研-修-述一体化”理论等方面的建议。
11:00-12:00
宁本涛团队:五育融合研究
五育融合研究团队负责人宁本涛教授讲述了团队已有的理论基础、成果基础、研究内容及工作机制的计划安排等,李政涛所长进行总结发言,他建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五育融合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是五育融合与培训、论坛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关于会议名称、五育融合联盟、机制、成果等方面的期待。
14:00-15:00
黄向阳团队: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黄向阳副教授,先介绍了团队成员和工作机制,并提出了关于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方面的研究方案,围绕着这些研究选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研讨,最终决定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并确定了会议内容、地点和时间的安排。
15:00-16:00
卜玉华团队:学校变革研究
学校变革研究团队负责人卜玉华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两个选题:少先队教育与辅导员发展研究。她介绍了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承担研究、教学和校长、教师发展等培训活动,积极寻求跨领域合作、跨学科交互和跨文化对话,并建议除了国内团队外,还可以组建国际团队。
16:00-17:00
鞠玉翠团队: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团队负责人鞠玉翠教授从发展性、矫正性和预防性三个层面论述了学生发展指导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生涯指导、生活指导、学业指导、理想信念的价值观指导,策略主要包括政策建议和组织架构两个方面。李政涛教授建议要有具体的“抓手”,进一步聚焦和落实,卜玉华教授提出要寻找特色概念,体现中国特色。
一天的推进会将各个研究中心的任务进一步明晰,确定了研究内容和合作形式等,大家都收获满满,衷心期待各团队学术研究能够承接传统,对接现代,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