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师大基教所”)与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广州中心”正式成立。“广州中心”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方法为引领,致力于推进荔湾教育的优质均衡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区域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广州中心”学术引领力,促进区域教学成果的深度提炼与有效转化,2025年3月26日至28日,“广州中心”在荔湾区成功举办了“双新”背景下中小学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研讨会。华东师大基教所“广州中心”建设负责人唐汉卫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王建军副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李栋研究员及博士生马祥、硕士生董雪婧等赴广州荔湾参与活动。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锐,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仁生、吴先强,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教研员代表和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广州中心”12所实验校负责人、教育集团项目研究团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三项重要内容:一是高水平教学成果个性化指导专项研讨;二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专项研讨;三是“协同共融: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交流。
01高水平教学成果个性化指导
3月27日上午,唐汉卫教授、杜明峰副教授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大会议室,对荔湾区项目负责人提交的教学成果项目进行个性化指导。专家们分别对真光中学、芦荻西小学、西关培正小学、沙面小学等学校拟申报的教学成果项目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围绕创新亮点、逻辑严密性和文本规范性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王建军副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李栋研究员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小会议室参与高水平教学成果个性化指导。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南海中学以及沙面小学等单位拟申报的教学成果项目,分别获得专家团队从问题定位、创新设计、实施策略等多个维度的详细指导与完善建议。
02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研讨
3月27日下午,专家团队分别赴广州市真光中学(岭南校区)与荔湾区致爱学校开展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研讨。在真光中学,唐汉卫教授、李栋研究员就《真光“天平”课程》《星光院士课程》《培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锐志少年》《致远教育·育见未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雅未来课程》等课程方案与学校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分别从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多个维度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和指导。
在致爱学校,王建军副教授、杨光富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针对沙面小学、康有为纪念小学、致爱学校、西关培正小学、华侨小学等校提交的课程实施方案,围绕实践逻辑、评价指标、教育理念与资源开发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细致交流,并提供了明确且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03“协同共融: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
3月28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广州中心、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沙面小学教育集团协办的“协同共融: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在大坦沙校区隆重举行。荔湾区教育局曾锐副局长致开幕辞,强调数智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战略意义,并提出未来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跨学科优秀案例开发的目标。沙面小学教育集团党书记苏苑勋作题为《协同共融育人,数智赋能创新》的报告,多所学校代表也相继展示了跨学科教学的优秀案例。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副教授对沙面小学教育集团的跨学科探索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理论角度深入剖析了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历程、核心要义,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三种范式,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倡导教学经验向可推广的教学成果转化。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化了华东师大“广州中心”与荔湾区的合作交流,持续推动区域教育创新探索,致力于构建可复制推广的“荔湾模式”。展望未来,华东师大“广州中心”将继续依托专业研究优势,紧密对接区域教育发展需求,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中心将持续策划并推进一系列高质量研讨活动,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实施体系,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前瞻性、实践性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