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校庆系列讲座预告(一)
讲座信息
主题:国家级、省部级等新增课题报告会
时间:2023年10月11日14:0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913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持人:刘世清 教授
报告嘉宾
李政涛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报告题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和理论创新研究
概要:“五育融合”代表着一种“新体系”的生成、一套“新机制”的酝酿、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成为中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本研究将我国高质量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与“五育融合”的育人价值导向相结合,以“五育融合”教育实践变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瓶颈难题为基点,在系统梳理及把握“五育融合”历史演变脉络的基础上,尝试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区域教育实践路径变革为主要抓手,深入探究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建构“五育融合”教育实践新范式,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案例与理论原创。
黄书光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副所长
报告题目:中国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历史变革中“典型经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概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拟采用核心问题形式,借助史论结合、逻辑比较、个案剖析与理论透视等方法,力求系统探讨20世纪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基础教育变革“典型经验”的呈现方式、内在意蕴、基本特征和理论价值,以期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实践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教育学建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学理依据。
程 亮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学校新生活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学体系研究
概要: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基础教育学”是以“基础教育”作为对象域的,因而有关“基础教育”概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基础教育学”及其体系建构的前提。在政策话语与研究文献中,“基础教育 常常兼具指称“学段”的描述意义和强调“基础”的规范功能。从跨文化比较的意义上看,它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由此建构的“基础教育学”也必然具有中国意味。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基础教育”一方面在外部与“高等教育”等相对与关联,另一方面在内部又存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之类的分别,由此“基础教育学”在建构中既需要与“高等教育学”等进行对照与关联,也需要对原有的“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等进行整合与融通。
朱益明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概要:高中阶段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现。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一方面是一个理论问题,即如何看待新时代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供给与教育教学评价等,需要有认识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则是一个“敏感”的实践问题,不只是普通高中教育问题,必然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要求每所高中学校进行改革与转型,成为新时代的“基础”学校。
张礼永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副教授
报告题目:近代中国教育时间的谱系研究
概要:时间本是哲学史上争论数千年的话题,也就导致关于教育时间的探讨,颇多困难。从历史的角度切入,以凝结的事实为基础,可减少一些争议。至于对准近代中国,主要是因为当时“西潮”汹涌,固有的“教育-历法体系”不能适应,逐步让位于外来的、结构化的“新教育时间”。当中,中国人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所改造,奠定了今日的教育时间制。重温这一历程,既可以扩充见闻,也可以促进思考“双减”与“增效”在时间上是如何博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