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报告 | 新晋职称教师报告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3-10-13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校庆系列讲座预告(二)


讲座信息


主题: 新晋职称教师报告会

时间:2023年10月18日 14:0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913室

主持人:李林  副教授


报告嘉宾

黄向阳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道德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小跟班是如何成长为接班人的?——童年人类学的探索和发现

概要:儿童在上学中长大,在玩耍中长大,也在干活中长大。本讲座介绍童年人类学的发现,探讨儿童是如何在干活中从小跟班到小帮手、小能手,最后成为共同的接班人的。


蒋纯焦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我们如何理解“教育”?

概要:中文“教”字最初的两种写法分别表达什么含义?孔子如何使用“教”字?“育”字的本义又是什么?《孟子》“教育”应当如何解释?为什么用“教育”翻译EDUCATION?它们之间可以等同吗?如果有不同,差异何在?让我们从文字和概念入手,厘清中文“教育”的内涵与演变,剖析“教育”与EDUCATION的关联,辨明中西教育之源委。


董轩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

概要:人们对于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囿于生理或心理的层面,忽略了其“社会-文化”维度。本文尝试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家庭层面,重新发现“家”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应对青春期代际冲突的重要方法。学校层面,制度化的而非个体性的“耐心”或可消解许多“成长的烦恼”。社会层面,性别平等的观念与“心理问题”的去污名化需要更多支持与践行,从而获得“教”与“育”的多样可能。


董轩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教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

概要:人们对于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囿于生理或心理的层面,忽略了其“社会-文化”维度。本文尝试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家庭层面,重新发现“家”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应对青春期代际冲突的重要方法。学校层面,制度化的而非个体性的“耐心”或可消解许多“成长的烦恼”。社会层面,性别平等的观念与“心理问题”的去污名化需要更多支持与践行,从而获得“教”与“育”的多样可能。


杜明峰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副教授、基教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未完成的建构:教育治理的实践与困境

概要:教育治理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治理固然有宏大的理论意图,但无论持何种价值取向,也不论采用何种建构方式,它与教育领域中的其他改革一样,都面临着实践的困境。而且,教育治理因为内含着政府、学校与社会博弈的空间和利益冲突,因而具有不稳定性。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和教育想象,教育治理话语的持续存在也显示出我国教育转型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