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赴杭州市临平区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和首次工作坊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3-07-08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师大基教所”)与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合作成立“杭州中心”项目组,主动应对临平高质量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难题,以“思维课堂”和“作业评价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临平教育综合改革,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助推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


华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

调研指导活动


2023年5月31日至6月1日,华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专家团队18人,对临平区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开展了以“思维课堂”和“作业评价改革”为标识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01
聚焦“思维课堂”,推动高质量学科建设


聚焦“思维课堂”推动高质量学科建设,华师大基教所项目组分别走访了塘栖三小、育才荷花小学、乔司中学、临平二中、塘栖三中等5所中小学,共参与14节课堂实践,6次集体备课与5场座谈会。

塘栖三小作了《精细耕耘 向美而生》的主题报告,语数教研组通过集备与课堂,展现了塘栖三小“慧思课堂”的模式结构与特色。

育才实验荷花小学作了《基于共生共长视角下的作例研究》的主题汇报,通过语数教研组分别进行的两堂课堂教学和两场集体备课展示了学校“思维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乔司中学以《学思课堂理念下的作业改革尝试》为题作了课堂教学改革汇报。科学组、英语组分别展示了荣获2022年市优质课、市共享优课一等奖的“学思课堂”,数学组、科学组展示了“学为中心”的“五环”集备。

临平二中以《整体提升学校作业育人体系的规范力、内生力、融和力》为题作主题汇报。语数英科四个教研组通过课堂教学分别展示了“思维课堂”的不同实践样态,并在座谈会上与专家围绕“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进行探讨。

塘栖三中以《勠力同心勇担当 奋楫笃行向未来》为题,汇报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情况,英语组、科学组通过集备和课堂实践,展示了塘栖三中“情境·项目·整合”为特色的“思维课堂”。

华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首先指出各所示范校区域方案有引领、学校规划有探索、备课研讨有落实、课堂教学有结构、教师团队有潜力,对各所示范校“思维课堂”改革的当下探索与实践表示高度肯定。并从构建课堂教学新体系、打造课堂教学新范式、构建课堂教学新标准、锻造课堂教学新力量四个方面提出了持续推进“思维课堂”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02
 聚焦“作业评价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聚集“作业评价改革”,华师大基教所项目组分别走访了临平一小、育才荷花小学、乔司中学、临平二中、临平一中等5所中小学,共参与10节课堂实践,10次集体备课与5场座谈会。

临平一小对学校作业改革情况作了《架构系统 研改赋能 协同推进》主题汇报,四年级语数备课组现场展示了一小“辩作业——试作业——用作业”研改同步作业研发的集备和课堂实践过程。

育才实验荷花小学结合学校的作业设计改革,进行了《基于共生共长视角下的作例研究》主题的汇报。语数教研组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展现了对单机版、互动版、场景版等作业类型设计与实践。

乔司中学作《学思课堂理念下的作业改革尝试》主题汇报,展示了基于系统性和整体性问题的作业顶层设计,呈现出基于学思课堂的作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临平一中作《初中科学多元化作业设计与评价“双线并行”范式》主题汇报,数学组、科学组作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分享了学科建设和作业改革的实践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尚待改进的难点。

临平二中以《整体提升学校作业育人体系的规范力、内生力、融和力》为题作主题汇报。语数英科四个教研组分别展示了各学科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中的路径、成效,呈现出分层的生本性、单元的整体性、评价的多元性。

华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就“作业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方法、多元路径与瓶颈问题与各校进行了交流指导,鼓励教师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宽度、高度和深度再提升,要找出学生自主无法体会到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并就建构作业概念的基本体系、探索高质量作业的评价标准、强化作业实践中的自主支持意识、深研作业实践背后的学科规则四个方面给出了持续推进“作业评价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华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
工作坊活动


2023630日,华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专家团队再次赴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开展工作坊活动。


上午,鞠玉翠教授和程亮教授为临平教育学院和各所中小学教师代表带来两场讲座。

鞠玉翠教授带来“作业评价改革”的主题讲座。第一,她结合调研结果指出临平区作业评价改革的已有基础和亮点工作。第二,她指出作业评价改革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其育人价值观。第三,她结合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介绍了制定作业评价目标的要点与流程。第四,她围绕作业评价的具体实施,结合作业设计的具体案例,指出好作业具有系统性、结构化、自主性、情境化等特征,从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个方面介绍了作业评价的规范性措施,同时针对作业反馈这一具体环节介绍了四种反馈模式。第五,她提出了数个作业评价相关后续研究课题供教研员与教师参考,如“以作业评价改革为标识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项目”“作业改革的临平范式及校本变式”“初小衔接作业设计与实施”等。


程亮教授带来“如何打造思维课堂”的主题报告。首先,围绕“为什么转向思维”,他给出了三点理由:第一,思维的转向关涉实践的转向。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关注行为到关注心智,从关注浅表到关注深层,这些都要求课堂转向思维。第二,思维的转向顺应国际的趋向,21世纪各国的核心素养框架愈发体现出对高阶思维的关注。第三,思维的转向呼应课改的指向,各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都体现出对思维的重视。其次,围绕“思维课堂意味着什么”,他指出思维课堂改革的前提是形成关于“思维课堂”的共性概念认知。第一,要基于思维,思维课堂是顺应学生思维特征的课堂,了解儿童思维从“具象”到“抽象”,从“漫画”到“写实”,从“单一”到“多重”,从“单向”到“可逆”,从“自我”到“他人”的进阶过程。第二,要通过思维,思维课堂是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让孩子的思维参与其中。第三,为了思维,思维课堂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让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思维过渡到学科领域的思维,再上升到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关怀思维、合作思维等一般思维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离开知识谈思维,思维只是教学目标之一,要明确思维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联。概而言之,要建构以思维为支点的课堂。最后,围绕“如何打造思维课堂”,他建议思维课堂改革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思维为支点,思维为支柱,构建课堂教学新体系;要凸显学生思维,彰显学科特质,深化学校特色,打造课堂教学新范式;要聚焦思维发展维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课堂教学新标准;要遴选种子教师推进主题式、项目制、一体化研修,锻造课堂教学新力量。

下午,“思维课堂”课题组与“作业评价改革”课题组分别与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研员以及示范校代表展开工作坊交流活动。


01“思维课堂”项目组工作坊



“思维课堂”项目会场针对两所示范校分享的作业改革工作方案进行指导与交流。

塘栖三中从四个方面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围绕学校拟凸显的亮点或研究主题,指出学校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学为中心的“三单六学”课堂教学,在这一理念之下,各个教研组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围绕已有的成果及积极措施,指出在学校分层培养、分级实施、团队学习、个性培训、立足校本、专家引领等诸多策略下,涌现了一批名优教师,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屡获奖项。“三单六学”课堂教学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科学组对“三步五阶”的教学流程进行初步实践,英语组则尝试“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围绕当下的困惑和问题,指出目前学校缺乏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缺乏教科研优秀成果,缺少打造思维课堂的有效措施,且存在部分教师忽视课标、只教书本的问题。对此,学校表示下一步将更加注重常规管理,打造学科组制度文化;学科组将借助“主题式研训”和“层级式培养”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课堂教学范式,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最后通过营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自觉的精神追求。

塘栖三中校长表示感受到了项目推进的实然效果,专家团队为学校的思维课堂建设提供了完善的概念体系,在与校方的思想碰撞中初步搭建起“思维课堂”的建设框架。他期待能够在后续工作中形成一种适用于绝大多数学科的新的课堂教学理论范式,依托已有的校本研训体系,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形成一批聚焦于“思维课堂”的研究成果。

杜明峰副教授表达了对三中的期待,希望校方能够予以充分的重视,将理念设计转化为实践成果。他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结合学校历史、儿童立场,凝练出思维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式的理念表达;第二,以部分学科为基础和抓手,多元、多层、多维度地实施思维课堂改革,超越程序化改革,凸显学生在思维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第三,完善制度与机制支撑,依靠团队机制将改革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第四,既要关注成果,也要关注过程;第五,建设成体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三中思维课堂改革的辐射作用。

董轩教授提出了几条问题与建议:第一,首先要做的是课程规划或学科规划,通过研究教材对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性与前提性工作。第二,参与的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思维课堂”理念的共识,建议先从面上铺开,再重点推进,让有意愿的教师深入参与。第三,以教师读书会作为思维课堂建设的抓手,作为思维课堂共识达成的契机。第四,对主题式的研讨进行整体设计,搭建主题间的逻辑关联,

游韵副教授首先肯定了塘栖三中已做的非常多的工作,和学校对自身存在问题和未来期望的准确判断。目前三中的各个学科已摸索出了各自的模式,但是还比较杂乱,游教授建议在命名各模式时,应对“思维课堂”从上到下,从区级、校级、学科再到年级进行进一步系统的梳理,使其既有统一的模式,也有各个学科和年级具体的课堂呈现。

黄书光教授首先指出要制定明确的“思维课堂”建设项目的三年计划,在学科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规划,以保障项目的有序推进。其次,他指出“思维课堂”改革要注重传承与发展,传承既有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在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新发展。最后,针对项目成果期待,他期待学校可以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区域辐射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程亮教授认为塘栖三中可以抓住契机,既在临平区的区域层面,又在国家和学校层面落实思维课堂。首先,在三年的合作中,分阶段地探索本校的思维课堂理念,先摸索不同学科中的思维课堂的具体做法,随后寻求各个学科中典型的思维课堂,最终可以凝炼出一个有统摄性的思维课堂的变式。其次,需要选择种子教师、重点学科,选择对初中学生而言的“思维”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突破。再次,清晰指出所要培养的思维类型,思索培育这种思维的方法与路径,最后,借助各种工具使学生思维的变化变得可见。

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科学教研员结合自己在塘栖三中实施的课题,指出学校迫切需要课堂的变革,而变革需要一个概念的引领。他建议先从“思维课堂”整体出发推进改革,再从实践中提炼、梳理出核心要素,予以重点突破,并提出以“循证”概念作为课堂变革抓手的可能性。概念的凝练过程要循序渐进,要结合校方的改革实践和专家团队的理论指导。

随后,由塘栖三小团队汇报“思维课堂”改革的校本方案。塘栖三小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慧思课堂”建设推进方案。第一,从“三有课堂”到“慧思课堂”是学校的已有基础,以“动态分析”促“三慧三思”是学校的课堂亮点,“慧思课堂”以“三慧三思”为核心特质,以“动态分析”为操作特点,以“三微研修”为操作载体。第二,随着“慧思课堂”模式的建构和运用,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学会利用“三微研修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发展性的学习方式,使得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第三,三小提出了四点当下的困难与问题:如何依据课标与教学目标设置量表的维度?如何在整体课堂实施中关注各层次学生差异,进行有梯度的学习?如何构建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科全面落实慧思课堂?最后,三小提出三点未来规划与期望:专家引领,将慧思课堂“落地生根”;骨干实践,将慧思课堂“全面铺开”;反思总结,让慧思课堂成为“教育品牌”。

杜明峰副教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目前的“慧思”概念可能存在割裂的问题。第二,建议以“慧思”为原点,结合教育哲学、思维方式、教师学习、教育生态等理念、在活动和实践之中进一步拓展“慧思”概念的内涵。第三,“慧思”可以作为目标,作为内容,作为方式,或者作为结果,这取决于如何建构其意义。

游韵副教授肯定了塘栖三小已有的基础,并提出可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游教授主要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拓展“慧思”的内涵。首先,“慧”与“思”应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而不应割裂来看;其次,在拓展时也可参考汉语的“语簇”特征,如“汇思”“会思”等,去寻找与“慧”读音相近、字形相近的字,结合语簇拓展“慧思”的内涵。二是对于塘栖三小教研活动中对学生学情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游教授认为要进一步思考“什么可作为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没有绝对客观的数据,收集、分析数据这些行为背后都会体现出行动者的价值观,因此有价值的引领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把前位的“慧思”等理念内涵确定下来,这些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合理展开。

董轩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塘栖三小慧思课堂的肯定,其次提出三点解读慧思课堂的新可能性:第一,塘栖三小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螺旋向上的新思考。思维课堂的核心应为可循环往复的理念,在过程中创新。第二,将慧思课堂进一步推进,根据“具象”到“抽象”“单一”到“多重”“单向”到“可逆”等学生思维发展特征,学校可以在小学阶段进行尝试与探索,并延续项目化学习方式,将评价不仅基于数据,还进一步探索多样方向,体现该学段学生的价值感。第三,现有学情分析基于软件分析数据,数据指向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后续可延续现有分析基础加入思维的维度,例如从大单元思考体现培养学生何种素养与思维训练,并细化同一单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黄书光教授首先肯定塘栖三小各位老师的汇报及成果,认为这些成果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其次认为思维课堂涉及方方面面。从教师、课程到新技术。要以课程为抓手,在原来课程体系下凸显思维课程,三年计划里可以做哪些事情,要将其项目化,不仅仅是英语、科学课程还有语文等等课程,进行学科项目规划。再者黄教授从历史角度提出要重视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已有的项目可以根据新的思维思路进行改革和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展现,通过研讨,在实践中慢慢推进。最后,针对不少基层老师在实践中有发表论文的追求,提出有关思维课堂的空间很大,后期还可以进行课题申报。做好区域研究,是由点到面的。这个过程中的研讨很重要,如果做的好可以在更大层面辐射。

程亮教授首先肯定了塘栖三小目前对思维课堂所做的诸多探索,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推进。第一,重新认识“慧思”的内涵,他认为最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慧”与“思”,将“慧”理解为形容词,将“思”理解为名词或动词,也即激发促进孩子有智慧地思考。第二,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希望学生达成的“慧思”的具体内涵针对的是什么?只有设计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第三,需要进一步思考“慧思”课堂模式的创新之处,由此可以探究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模式。

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语文教研员指出“慧思”概念的确存在割裂的问题,但她提出我们应该去研究的或许恰恰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要将“请你想”转化为“我来想”,激发更多教师参与到项目研究之中,打造核心的研究团队;还要将一系列的活动都整合到“思维课堂”之中,丰富“思维课堂”的内涵与实践外延。这一课堂教学改革就像是“静悄悄的革命”,“静悄悄”的背后其实是活跃的思维火花。

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数学教研员指出,第一,“三维研修”仍然是基于教师的角度,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去切入。第二,建议对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可将六条“慧思”内涵统整为三条。第三,可以从某一年级或学段切入进行改革,有一定的成果后再全面推广。

程亮教授提到,希望各校的校长、教师可以对专家团队的建议进行选择与整合,使后续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希望本次合作可以最终产出相应成果,包括行动方案、精品课与课例集、论文集、课堂观察与评价量表等。再次,专家团队后续会深入课堂、教研、课题等具体活动中进行指导。第四,希望各合作校能够固定核心团队的人员,增进彼此了解,使合作得以稳定推进。第五,程老师提到,希望能够与各校的分管校长、教研员、教育发展学院院长等积极合作交流,从而使学校的思维课堂继续深入地发展。

最后,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肖晶副院长首先表达了对专家团队的感谢,表示两所示范校会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思维课堂”改革方案,尽快确定项目的核心成员,在固定班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情况和学段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02“作业评价改革”项目组工作坊 



作业评价改革项目会场针对两所示范校分享的作业改革工作方案进行指导与交流。

就临平一小的“校本作业”建设推进方案而言,鞠玉翠教授期待临平一小能够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并指出两大关键点,一是需强化学校工作一盘棋思想。以作业为具体抓手的同时,需将其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理念体系、组织文化贯通,整合各项工作,形成合力,联动各校,发挥辐射性。二是需强化研究意识。需进一步夯实作业改革行动的科学性,探究行动背后的理论依据,行动背后的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包括行动如何与国家政策、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关联起来。随后鞠教授就项目化作业举例,给出了联动课题项目,强化顶层设计等具体建议。

李栋老师肯定临平一小的诸多亮点工作,也指出在开展和陈述工作过程中应有基本的思维结构,即围绕四大问题要素:基于什么问题?问题如何得到解决?创新点是什么?后期有哪些推广辐射?同样,合作研究的思路,也应是学校梳理本校问题清单,结合专家团队提出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探索中找出变式。建议后续可以梳理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试点清单、工作清单和成果清单。

杨光富教授首先对临平一小目前的工作进展高度赞扬,临平一中目前的实践及理论探索已经取得了极大成效。随即,就目前临平一小的作业改革方案规划提出了指导。作业改革方案规划,它不应该是过去时,也不是现在时,而应该是将来时。整个方案设计的第一部分,应该体现国家机遇、相关文件等,与国家大背景进行把握。由大到小,进一步体现临平区的整体规划策略,最后,要注重体现学校的亮点、特色、优势。第二部分,需要进一步彰显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教学集团化的作业改革理念和非教学集团化的作业改革理念的不同之中,通过一校一特,体现办学理念和作业设计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要体现核心内容,重点表现策略、提炼成果。最后一部分,可以补充学校层面的制度与保障等信息,体现问题指向的路径探索。

刘世清教授首先肯定了临平一小已有的工作成果,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第一,当前作业评价改革没有很好体现出临平一小的特色,没有和学校育人目标紧密联系,建议将作业类型和育人工作对应起来,学科作业、项目化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置更多涉及临平一小个性化的内容。第二,要充分考虑政策背景,如双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等。第三,要思考作业是一个点还是一个过程,更多还是理解为一个过程,要去论证其可操作的模式、流程和程序。

王丽佳副教授为临平一小的作业改革提出四点行动建议:第一,找准作业改革的实践背景与问题指向,从学校自身出发,探究进行作业改革的校本原因,使作业改革有的放矢。第二,明确学校“三研三改”的目标内容,落实研究与改革的具体内容,为作业设计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靶向。第三,注重学校作业设计与评价中亮点独特性的发掘,跳出散点化的亮点罗列模式,提炼统领式行动框架。第四,充分发挥临平一小的示范校作用,在作业研发、作业评价等过程重视量规的设计与运用。

就临平一中的基地学校作业改革工作方案而言,鞠玉翠教授从学校的亮点工作出发,建议中学和小学进行联动合作,提出在“大作业”概念下,形成幼小初一体化作业设计,例如:“走进社会”大作业系统设计。通过系列作业将职业规划、项目化学习等贯穿起来,也使得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关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鞠教授建议学校通过合作研究与课题申报的方式,探索作业评价实施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王丽佳副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临平一中作业改革工作的肯定与期待,并为后续工作提出四点发展建议:其一,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明晰学校集体备课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打造集体备课“临平模式”的亮点。其二,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科素养提升的角度进一步确证基于学生错题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三,作业设计与评价需回归对育人目标的统整性思考。其四,充分挖掘校本试题库,通过资源库的共享、共建、共创实现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与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发展。

刘世清教授认为临平一中较好地总结了既有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未来可以在四个方面做出调整。第一,考虑双线作业的广度,在研习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的基础上拓展到多线作业。第二,作业的深度问题,在当前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之下,思考如何通过学科类、竞赛类作业提升人才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第三,作业的高度问题,要关注作业中知识的可迁移性,关注真实情境中对问题的回应和理解。第四,作业的衔接度问题,架设小初衔接的桥梁,通过作业遴选特殊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汇集后备军。

李栋老师再次强调了行动方案应包含的诸要素,即问题、任务、试点、工作推进细化和成果。并从学校工作整合优化的角度,建议将课题研究与作业改革行动方案相结合,并给出了五条具体的结合思路。第一,学校在作业实施中运用点阵笔这一亮点工作可与“作业设计与实施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课题相结合;第二,点阵笔的作业分析对课堂教学的辐射影响,可与“作业撬动学教方式变革的深化研究”课题相结合;第三,基于点阵笔的作业分层可与“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分层作业研究”课题相结合;第四,研习实践双线并行的作业布置可与“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相结合;第五,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与“多模态作业设计研究”相结合。

杨光富教授根据之前专家组的发言进一步挖掘,从以下各个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第一方面,要注意进行理论嫁接,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形成作业品牌特色,形成亮点。第二方面,要突破着力建立作业设计的小着力点,从大宏观方向上,搭建优质的整体作业体系。第三方面,对策与问题要高度对应,针对问题个个突破,一一解决。第四方面,临平一小和临平一中两所实验校可以分工协同,形成两校互动联通的大作业体系,汇聚合力。第五方面,需要形成引导老师参与的激励制度,遴选有态度、有能力的种子教师,建立种子教师的激励措施,同时也鼓励种子老师参与学术论坛、会议,涵养升华对作业的理解与把握。

本次调研和工作坊活动推动了“杭州中心”研究平台的共建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临平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临平教育在杭州、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建设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杭州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