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基础教育快线论坛”第十九次会议顺利举行

作者:发布时间:2019-07-17

2019年7月13—14日,“京沪基础教育快线论坛”第十九次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和洵阳路小学举行,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会议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国际教育改革”“学校课程创新成果”等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展开,与会学者、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就基础教育变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对话和交流。

图片

7月13日上午场

开幕式

7月13日上午,“京沪基础教育快线论坛”第十九次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办公楼的小礼堂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华东师大基教所杨小微教授主持。

华师大基教所李政涛所长首先致辞,他向与会同仁表示了感谢,用 “前沿”“品牌”“引领”“中国”四个词语介绍了此次会议的意义。接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熙所长致辞,她用“积跬步,致千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两句话总结了论坛的推进历程,指出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对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影响价值,也表达了建立共同体继续前行的意愿。


高中课程改革

接下来的研讨由华师大基教所研究员鞠玉翠教授主持。


首先是大基教所研究员朱益明教授做了“基于育人的高中课程变革”的主题发言。他在解读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认为新时代普通高中改革任务和要求是育人,而基于育人的高中课程改革,必须聚焦个体成长成人,超越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真实实践活动,强调自主探究学习。

随后,复旦大学高教所副教授、我所研究员徐冬青围绕“走出‘高考型’高中的思考”做了主题发言。在透析目前高中办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分类——分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议增加学制弹性,进行低端松绑,并对招生改革进行再反思。还提出四条基本路径,即:质量改进路径,育人模式路径,中外融合路径和普职融合路径。

北京教科院基教所高中研究室殷桂金主任以“项目驱动 多样发展——北京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为主题进行发言。她介绍了北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自1996年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围绕培养模式多样化所进行的育人方式转型研究,特别提到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推进策略。

北京中学的周端焱校长以“课程多样化建设提升高中学生关键能力”为题,介绍了北京中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新型育人模式”,系统介绍了北京中学六年来在研学课程方面的课程结构体系与实施流程,详细阐述了阅历课程中的游历课模块——寻根之旅、大地课堂、博物馆课程、世界大课堂等,分享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上海市普陀教育学院的刘国华副院长以自己曾就任校长的甘泉外国语中学的特色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变革的关键要素。他从注重顶层设计、承载办学理念、呼应特色定位、落实培养目标、利于学生选择、创新过程管理、建设保障队伍、形成特色系统八个层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甘泉外国语的特色课程建设。图片

上海虹口区的汪建华督学从学校和教师的视角探讨了高中育人方式和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他指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育人方式优化的关键,而学校和教师则是育人的主体。应当明确育人方式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增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基本功,真正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国际教育改革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的终身教授李军,基于国际教育改革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及课堂变革的新范式:一种教育改进学的创建构想。他引进了“改进科学”的新概念,指出改进是一种价值观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具有连接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及面向实践的重大意义。

7月13日下午场

“上海时间”

7月13日下午第一时段是“上海时间”环节,研讨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主持,他指出“上海时间”是一个“大上海”的概念,还包括与我们合作的江苏、浙江两省的部分学校。首先,杨小微教授结合近年来合作学校课程的变革与创新作了《课程变革与创新再出发》的专题报告,从历史中发现“现代”,从现实中发现“未来”,为未来共创共享课程这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进行了陈述。在第一阶段,对苏杭地区集团化办学的阶段和组织样态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反思如何从传统中找到现代性元素。在第二阶段,概述了近些年“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内学者所做的一些尝试与探索。第三阶段,就面向未来的共创共享课程进行了探讨,主张通过把目标定位在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同时课程要有个性、要丰富、要跨学科,培育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紧接着,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副理事长、茅以升实验学校的校长鲁聪结合自己学校的桥文化做了题为《源于桥而不止于桥——STEM理念下桥梁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发言,对桥梁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校长钱澜以“聚焦深度学习的‘学科+’课程与‘自由课堂’”为题发言,提出了对自由课堂的理解,探索了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的关系,认为自由课堂是手段,深度学习是目标,并从学科+和主题学习两方面对课程创新做出了具体的实践。最后,浦东新区东海学校校长唐春华以“打造有温度的特色学校”为题,从完善办学理念、改变评价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质量以及聚焦、研究课堂、融入深度学习几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对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北京时间”

论坛的“北京时间”环节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熙主持,北京团队一行五人在这一环节发言。张熙所长表示,京沪两地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年来持续开展对话合作,双方都受益其中,北京教科院项目学校在京沪基础教育快线论坛这一科研平台中,纷纷展示出各自的特色发展路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的王强校长,结合育新学校的实际变革经验做了题为“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变革”的报告,介绍了学校“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的体育课程和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燕山向阳中学的韩玉彬校长以“好理念好课堂带动学校特色发展”为题作报告,讲述了北京向阳中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课程理念、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课程建设下的学校发展点。张熙所长以视频方式从理念、定位、结构、内容、环节、培训、跟踪、资源、评估等方面展示了A-S-K史家课程体系建设概况。接下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的三位研究人员从数学思维、科学素养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不同角度阐述A-S-K课程体系如何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研究观点。拱雪老师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以小学生对“数”概念的逐渐形成过程为例,分析了小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特点,并结合当今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背景,阐述了A-S-K课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宋阳老师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思维培养”的角度阐释了A-S-K课程体系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和相应课程设计。蔡歆老师以“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为题,论述了基础教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最后张熙所长进行了总结:“北京时间”的发言展现了北京基础教育团队“大部队作战”的现状、思考和探索,并且她引用毛泽东诗句“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表达了自己以及团队继续做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在围绕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现代化主题而展开的北京经验和上海经验的思维碰撞中,交流暂时落下帷幕,杨小微教授作了当天论坛的小结。他表示,在京沪快线基础教育论坛这一平台的支持下,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都取得了持续进步,成果喜人,颇受鼓舞。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共研是一种双赢模式,不仅有效的改进了实践,作为这一学术共同体中的大学研究人员及团队,也在不断地实现专业成长和学术创新。

7月14日上午场

课程创新成果展示与研讨

7月14日,会议以洵阳路小学为现场举行课程改革成果报告会,由徐冬青副教授主持。杨小微教授以“从整合到选择:一项值得关注的课程实验”为题作了简要的介绍,他从国内近几年出现的“低段重整合,高段重选择”新特征切入,阐述了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课程启蒙意义,高度评价了洵阳路小学在主题课程、广域课程和模块课程等方面自主研发与创新的积极贡献。

朱乃楣校长作了《主题·广域·模块: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特色创生》主题报告,她回顾了二十年来洵阳路小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发展与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理念:润泽生命,洵美且异,学校以不一样的阳光润泽哺育不一样的生命,成就了每个儿童健康、快乐和自然自由成长.

随后洵阳路小学课程研发团队对“洵美课程”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主题课程、广域课程和模块课程的开发和成果进行了汇报。殷瑛老师以“尊重儿童、激发兴趣、自由成长”分享了一二年级主题课程,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广域课程《绿野仙踪》和《木偶再遇记》项目学习汇报让我们看到了从模仿到创编的精彩。周玉敏、陈佳祺老师讲述了和孩子们共同创编的真实经历,鼓励孩子们做一个内心柔软、坚韧,坚守爱与善良的人。肖文绮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以规则为核心的儿童哲学课。陈玥老师分享了艺术与历史和人文的融合在小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案例展示了课程融合为学生带来的转变。


_
_
_
_

专家们对洵阳路小学“洵美课程”纷纷表示赞美。刘学良博士认为课程强调的与学生对话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从小为高阶能力做准备;于超老师表示洵阳路小学的校园学习空间非常自由与开放,STEM课程的设计实施异于其他学校,STEM课程被广域课程统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具备了生产知识的能力;佟德副所长认为学校关注学生的未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且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严国忠理事长对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表示高度认可:主题课程让享受安全和自由,让老师发现儿童;广域课程让学生懂得博学的必要,老师体验跨学科合作;模块课程让学生建立选择的快乐,让老师展示智慧的多元。


最后,杨小微教授转达了徐冬青研究员对整个展示研讨活动“总之很好”的评价,他自己则用“果然很好”四个字表达了对洵阳路小学洵美课程展示研讨活动的充分肯定,并表示当教育不再分成不同形式,而是把真实的人和思想融汇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未来教育”。张熙所长预祝洵阳路小学的洵美课程“越来越好”!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在大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美好期盼中圆满结束!

编者说:在这里,向所有参与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学者、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们致谢!向会议的工作人员致谢!向认真审阅和修订的老师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