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新时代研究团队建设启动会暨研讨会在华东师大文科大楼1113室顺利召开。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各研究团队负责人及团队代表李政涛教授、杨小微教授、黄书光教授、范国睿教授、黄忠敬教授、吴遵民教授、李家成教授、马和民教授、鞠玉翠教授、宁本涛教授、王建军副教授、蒋纯焦副教授、杨光富副教授、王占魁副教授、董轩副教授和相关团队成员代表,以及《基础教育》副主编张国霖等出席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主要是围绕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新时代研究团队建设的讨论展开。会议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是新时代研究团队建设启动会,下半场是新时代研究团队建设方案研讨会。
上半场
团队建设启动会由教育学系系主任、基教所副所长黄忠敬教授主持。
随后,吴瑞君院长发言并指出,基教所的团队建设研讨会作为华东师大召开的第一个启动团队的研讨会,具重要的意义:一是体现了基教所勇于担当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基教所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具有“引领性”、“标杆性”和“示范性”三个“性”。另外团队在前面加了新时代三个字,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提出六个“性”,即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精神,加起来九个“性”,这是新时代研究团队的研究特性,符合学校和新时代的要求。二是基教所是系所合一,比较有特色,教育学是我们学校重点学科,A+学科,基教所的团队建设对学校其它学科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同时,她还表示,文科院将会大力支持新时代基教所的团队建设,也希望基教所的各个团队之间加强合作,强调团队间的合作,争取产生重大的研究成果。此外,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教育学学科话语体系,实现国际对话,基教所未来的研究,需要学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接着,基教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传达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会议的主要精神。他分别就本次基地主任会议的主题、内容和流程等进行了介绍,其中着重强调了教育部社科司刘贵芹司长的讲话内容,包括“传达肯定基地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重要经验与问题”,坚持“十个坚持”,“升华改革创新等会议精神”等几个部分。此外,他还具体介绍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修订稿)》讨论的相关情况和后续基地评估的基本要求。
此后,李政涛所长进行补充发言,他指出,基教所团队建设的选题和方向,除了依据本所特色且深厚的学术传统,依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之外,还要遵循四个来源: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教育论述;二是国家最新出台的重大教育政策文件,例如《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三是国家重大战略,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四是国家重大教育会议,例如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等。总之,研究团队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国家重大需要的过程中,提出“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体现“国家队”的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下半场
团队建设方案研讨会由基教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主持。
团队负责人吴遵民教授,就“终身教育研究团队”设想进行了汇报。他指出,该团队将以国际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国内终身教育实践,从理论创建与实践突破两个层面,建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并辐射世界终身教育领域的中国终身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为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探讨国际终身教育理念与中国终身教育本土实践有效融合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三教合一”命题,关注国内终身教育实践层面最为紧迫与期待解决的问题。他也提出,需要继续完成目前在建的“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与构建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的完善研究”等国家社科重点与重大在建研究项目,形成国际终身教育学界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定期参加或组织召开国际终身教育高端研讨会的工作机制。
团队代表蒋纯焦副教授,汇报了“中国教育传统的传承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应该把研究传统教育,发扬学科优势和形成代表性的成果作为研究目标。他认为,着眼于解决,“什么是教育传统?”、“我们今天可以传承哪些教育传统?”、“如何将优秀教育传统转化为当今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等问题。他表示,将会通过项目制、跨单位、跨学科组织研究队伍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结合日常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关于教育传统的理论阐述、框架结构;在中国传统学校课程、教学、教材方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小学校传统教育课程标准等方面形成标志性学术成果。
团队代表杨光富副教授,汇报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该团队需要实现发挥以往研究基础的影响力,遵循以高中教育现代化为取向,争取扩大“生命·实践”教育学在高中教育的运用,努力打造高中教育研究理论团队的目标。其中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高中教育研究报告、研究丛书、打造新时代高中教育论坛、建立研究共同体及政策建议等方面。他还提到,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高中教育政策、高中学校规划、高中教学、高中发展、高中国际化及国际高中教育等方面。另外,行动措施包括:学习提高,强化责任;明确方向,致力创新;沟通协作,相互支持三个方面。
团队负责人李家成教授,汇报了“家校合作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基于城乡背景下开展的家校合作实验研究,基本形成的家校合作模型,基本形成的合作研究团队基本形成的国内外学术和实践影响力等研究基础。该团队具备了中小学校长、国内外大学教授以及一线教师的团队成员。同时,他也表示,近年将会出版《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小学版)编辑、《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初中版)等学术著作以及组织相关学术会议。
团队负责人杨光富副教授,汇报了“研学教育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该团队的总目标是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教育研究与导师培养基地,创生“华东师大方案”。该团队着力于解决研学旅行教育的历史与经验、行业规范与标准、导师培养的课程开发以及创生新理论等问题。他还表示,团队的研究任务是出版研学旅行相关的教育系列丛书、年度报告,举办教育高峰论坛。
团队负责人马和民教授汇报了“英才教育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团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数理思维能力培养,初高中拔尖人才培养方式,杰出人才成长与发展追踪研究,英才教育方法论及学术原理支撑等问题。通过主题组建研究小组的方式运行团队,并且以小组项目为方式,开展相关日常活动,以“英才教育研究”为标识,选择不同主题,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他表示,团队三年预期成果主要包括:省部级或国家级课题申报完成一至两项,智库报告每年不少于一份,英才教育理论研究丛书,实践基地建设完成不少于十个,儿童数理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中学拔尖人才教学法体系,杰出人才成长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库建设等。
团队代表董轩副教授汇报了“新学校生活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指出,该团队将会把提炼学校自我更新的经验和路径,以建构一种扎根中国大地、体现教育逻辑的学校发展理论作为研究问题。通过项目驱动、沙龙和会议学术探讨、论文、著作和专报作为成果导向的工作机制进行推进。他还表示,团队将会把配合系所未来发展布局,促进多个学科深度合作,发表出版系列研究成果及服务政府部门决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形成学术论文、大众传媒、学术专著以及咨询报告等形式的预期成果。目前团队具有,多学科交互,助力探索理论可能;多维度交汇,打造立体问题意识;多视域交融,凝练中西研究范式的特色。
团队代表王占魁副教授汇报了“少先队教育与辅导员发展研究” 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表示,该团队将以建设国家级“少先队教育学科”高地,打造国家级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基地,创生“华东师大经验”,做出“华东师大贡献”,成为中国少先队工作学科建设的排头兵为目标。把推进少先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少儿学科”学科建设等作为研究内容。并且形成学期初筹备研究计划,形成研究方案;学期中开展实践研究,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案例;学期末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召开学术会议,通过工作室合作等工作机制,形成相关理论著作、研究报告、示范学校预期成果。
团队负责人鞠玉翠教授汇报了“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团队运行基本设想。她表示,随着新高考改革,实践界对学生指导更加的重视的背景下,该团队将会推动建立和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作为研究目标。她还指出,将现实问题驱动、定期研讨、专家咨询、深入中小学展开合作研究、开会议等形式作为日常工作机制,通过教材与译著呈现成果,此外,儿童哲学以及各科学法也有待深入研究。
团队负责人王建军副教授,汇报了“教师教-研-修-述一体化研究” 团队运行基本设想。在回顾一体化研究的缘起、基本假设以及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他认为,目前进行该研究具备地方本位的学校支持与督导系统、学校本位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三个现实条件。他还表示,该团队将会通过每周定期讨论、实验学校实践、积累实证数据以及论文发表等形式推进工作。
团队负责人宁本涛教授,汇报了“五育融合研究”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表示,该团队将会从理论层面就五育融合话语逻辑、深刻含义、突破路径,五育融合如何在体制与机制中生成,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的融合育人的体系。同时,在实践层面,通过五育融合的合作联盟的深入推进,提升中小学育人方式的转变,提升全面发展育人指标,德、智、体、美教育如何和劳动教育融合。他还指出,形成五到十人精干为主的研究团队,建立共享、内部约束机制、开放的考核合作机制,出版原创性新劳动教育专著以及形成两到三个全国的五育融合的联盟学校预期成果。
团队负责人黄书光教授,汇报了“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 团队运行基本设想。他认为,该团队建设目标是团队成员均参加基地重大项目研究,针对当代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培训与指导,适当参加本所组织的相关研究项目和实践工作,探索基础教育学校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研究节点,开展学术沙龙;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突出论文发表,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团队工作机制。他还表示,在研究成果方面,目前团队成员正准备出版若干本专著,发表若干篇C刊论文,鼓励提交智库报告和发表S刊论文。
专家点评
总结环节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杨小微教授,针对几个研究团队的基本设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关于“五育融合研究”团队需要考虑如何使劳动教育变得高大上起来,例如,做审美化和审美式的劳动、科创性的劳动、学习性的劳动,此外,五育并举理论上可以区分,现实中没有办法区分,在现实中是融合,如何在理论上也融合起来。此外,关于“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 团队,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时间的维度来看教育家的特质。他还表示,基教所之前形成了团队建设的优良传统,同时肯定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期待以后系所的老师、研究生的团队凝聚起来做一些事情。
最后,李政涛所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重点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团队成员需要多样化,要尽可能体现跨领域、跨学科、跨国际、跨学校的特性;二是团队成果形式多元化,除了论文、专著、咨询报告、调研报告、课题之外,还可以包括:研制“课程标准”、编订“教材”、出版“年度研究报告”、组建“合作机构或联盟”,建立“培训基地”、“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创建“沙龙”、“工作坊”与“年度论坛”、进行“理论创生”,培养“人才”等。
作为基教所研究团队建设的启动会和研讨会,各个团队在会上充分展示了团队建设的设想,与会的专家也就相关的问题与方案做出了点评与建议。通过此次会议,对于促进新时代研究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改革研究所主动申请成为华东师大团队建设和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团队建设的试点单位,将在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在教育学部的支持下,积极持续探索文科团队、教育学科团队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经验,助力华东师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教育学部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附录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团队构成
(一)研究团队
(二)研究实验室
1.教育公平实验室(黄忠敬)
2.教育视频图像分析实验室(李政涛)
图文:于金申
编辑:吴春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