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研究中心规划论证会顺利举行

作者:发布时间:2020-06-04

2020年5月31日晚上19:00整,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研究中心暨培育基地”成立论证会通过“腾讯会议”软件在线上召开。该会议由中心负责人王占魁副教授主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所办主任徐继洁老师,中心研究团队主要成员黄向阳副教授、蒋纯焦副教授、董轩副教授、李林副教授、沈章明副教授,以及两名研究生助理,共计1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就“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研究中心暨培育基地”的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



首先,会议由中心负责人王占魁副教授就中心成立的宗旨、logo设计、使命、成员构成、工作内容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汇报。王占魁表示,这个中心主要依托教育哲学学科内在所要求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虚实结合”的发展要求进行建设。中心面对办学主体的办学精神与教学主体的教学实践“两张皮”问题,拟定的中心宗旨是让“教学”绽放“办学精神”之花。

紧接着,王占魁介绍了中心的三项使命,第一是弘扬主体力量,关联理论实践,发挥教育哲学精神价值引领作用;第二是聚焦办学精神,点亮课堂生活,助力学校教学整体特色的有形产出;第三推动教育变革,改变师生面貌,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之道。随后,王占魁简单介绍了中心和基地的5位主要成员,并扼要说明了即将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两方面。其中,理论研究方面包括六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1.国家、地方、学校多主体办学精神的统合机制研究;2.多主体的办学精神向教师教学特色的转化机制研究;3.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向学校教学特色的凝练机制研究。第二层次包括:4.中外“名校”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的内在关联研究;5.中外“名家”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的内在关联研究;6.中外特定时期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的内在关联研究。其次,是社会服务方面,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发掘建构“优质学校”的教育文化品牌(将优秀的办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促进学校教学的“高位”发展;第二是,量身配置“薄弱学校”的校本发展规划(结合区位办学定位,整合办学资源,发现潜在优势),促进学校的特色化“错位”发展;第三是,搭建名师团队(教育学派)的论坛对话平台,构建当代国际、区际、校际办学特色的互动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学的“借位”发展。



在王占魁汇报完毕之后,会议进入下半段的研讨环节。

首先,黄向阳表示,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在班级的基础上谈教育,自觉地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做教育研究的意识是比较少的,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的教育研究成果也是比较少的。所以这个选题很有意思,应该长期坚持,而且带出特色。但是,这个选题也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怎么讨论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上的哲学取向或一般取向。二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对教育的细节规定的背景上,怎样讨论中央、地方与学校互动中建立学校办学的自己的一套哲学。我认为该选题的出路是在实践中透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或是说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是如何的,尤其是在中国。所以建议,可以先做一些名校,然后慢慢帮助正在成名、形成自己特色的学校去做顶层设计,以在实践中透视他的哲学。

蒋纯焦认为,从办学落实到教学层面的角度来说,这个选题很有意义。随后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看法,首先需要在学校探索方面有成绩、有特色、有实效,其次要能够回应时代普遍的教育问题,并能够被其他学校认可,蒋纯焦老师还以育才中学为例,说明他们如何回应了教育改革问题。最后蒋纯焦老师总结道“我们搞特色,一个是要有特色,一个是要有普适性”。

董轩认为无论是办学精神还是办学特色,都是一种文化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选题很有意思。随后,董轩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抓住十四五规划的特殊时机,将工作与十四五规划时间同步;第二,抓住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三科,以这三科为中心指向其他学科;第三,办学特色要具有可推广性和普适性。

李林首先对这一选题表示认同,认为其抓住了很多学校的普遍问题,关注到了具体的教学,并试图贯通教育与教学。随后,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应该进一步研究虚实之间怎么结合,精神和特色怎么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的机制问题;二是开发更具体的教学方案;三是研究那些颇有特色的学校是怎么展开的;四是确定规划目标。总之,要站在专业的角度、团队和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去做理论性的总结。

沈章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考虑办学特色的凝练或者帮助那些稍微薄弱学校的特色建构怎么跟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使得在促进社会服务、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挖掘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是研究国内一些典型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办学特色,借鉴学习国外学校的办学经验;三是建立中心理念,说服中小学接受中心指导需要有具体的方案,我们可以将其他学校经验与该校特色结合进行指导,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都要有一定的具体指导。

李政涛首先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认为中心主题很有价值和普遍意义。随后,他代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期望,第一,要以学术为本,体现出华师大基教所的平台特色;第二,要实现多元结合,处理好社会服务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第三,要实现错位发展;第四,要遵循相关条例,即学校和基教所的相关管理条例。接着,针对目前的规划方案,他认为已经体现了四个有:一是有学科意识,体现了学术为本,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精神价值和作用,同时建议同时纳入教育基本理论,强化“教育基本理论”意识;二是有宗旨,但除了精神之花之外,建议思考精神之花和思想之花是什么关系,思想之花怎么绽放;三是有logo设计,但建议与基教所的logo结合使用;四是有使命感。最后,李政涛还对中心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文件等,从中找到连接点与转化点,以及中心未来的发展空间;二要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处理好中央、地方、学校之间的关系,将区域精神和文化融入办学精神中;三要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实践落实到学校需要注意问题化、类型化、标杆化三个方面;四要满足理论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一定和学校办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关、文化传统有关,推进和深化以“学校”为研究单位的理论体系。这些目标绝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长时间、持续深化的研究。后面的方案设计要有阶段化、长程设计,至少定一个五年规划。

会议最后,中心负责人王占魁总结发言,感谢各位与会老师的支持鼓励和建言献策,表示这个中心会坚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理论传统,坚守教育哲学学科最重要的理论根基的面向,而且,理论根基的面向才是我们行之长远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