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是我国小学品德课程改革整顿与偏离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后,以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揭开为节点,1978—1999年是小学品德课程改革摸索中前进的20年,国家政策在品德课程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去政治化与课程内容多元化;2000—2019年是全面发展中的20年,课程性质生活化及内容实践性是这个时期政策变革的显著趋势。基于政策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逻辑理路,表现为政治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变,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理论逻辑向实践逻辑转变。全面回顾品德课程改革历程,展望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之路。
文章目录
一、品德课程改革政策发展历程回顾
(一)1949—1977年:“整顿”与“偏离”的30年
(二)1978—1999年:摸索中前进的20年
1. 品德课程目标的去政治化
2. 品德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三)2000—2019年:全面发展中的20年
1. 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回归
2. 品德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二、政策语境下品德课程改革演变的逻辑理路
(一)政治逻辑向人本逻辑之转变
(二)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之转变
(三)理论逻辑向实践逻辑之转变
三、品德课程改革的未来趋势
(一)品德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应明确国民性的培养
(二)品德课程改革在形态上应强调综合性和全局性的把握
(三)品德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应强调基础性、归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