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玉华:有效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原理——兼析中国教学研究特色形成的问题

作者:发布时间:2019-10-25


有效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原理——兼析中国教学研究特色形成的问题

卜玉华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有效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原理是个富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论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课例研究模式是三轮螺旋递进式模式。在我国,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创建的前移后续式课例模式在实践中运用了近20年,也充分证明其有效性。对比分析这两类课例研究模式,可发现有效课例研究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研究主题明确;多主体参与;坚持多步骤、长时段的研究过程;研究步骤之间是环环相扣的持续发展关系;且能产生知识创新的效果。同时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性:三轮螺旋递进式模式更注重多轮次研究和学生状态研究,前移后续模式更注重理念的指导性和大学或地方专业人员等能人参与者的指导,体现了教育传统的差异。其认识论原理在于这类研究模式符合缄默知识转化论的要求,遵循了SECI知识创新的规律。这些都启发我们如何认识中国教育教学研究特色创新的问题所在及未来努力方向。 
文章目录
  • 一、课例研究:国际视野下一道亟须认真深化的中国“家常菜”

  •     (一)当前课例研究的国际状况

  •     (二)我国课例研究与世界课例研究的关系及发展状况

  • 二、有效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一)国际经验:“三轮螺旋递进式”课例研究模式

  •         第一, 同一主题贯穿始终,研究环节完整。

  •         第二,研究周期持续时间长。

  •         第三,多主体合作研究。

  •     (二)中国经验:“新基础教育”的“前移后续式”教研模式

  •         第一,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行动参照系,即此模式让教师明白课例研究应在什么意义上追求好的教学课。

  •         第二,依据学期教学节奏有节律地安排课例研究的“节点时间”。

  •         第三,多类型的主体参与。

  •     (三)小结:有效课例研究的共有特征与差异特征

  • 三、有效课例研究的认识论原理:缄默知识转化论

  •     (一) 共同化:从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

  •     (二)表述化: 从缄默知识到形式知识

  •     (三)联接化:从形式知识到形式知识

  •     (四)内在化:从形式知识到缄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