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能否通过开放课堂空间,赋权于学生以保证主动自觉学习的学生形象产生。为此,研究运用了以视频为线索的主体访谈法、田野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发现当教师权力过剩时,学生形象呈现出课桌蜗居型向日葵型和隐性反抗型等多种形象,说明课堂教学有必要进一步消解教师权力,赋权于学生。然而,当教师下移权力,变更课堂空间结构之后,学生便呈现出学习规则的变更人不动脑筋的教学应声虫和不善合作的散兵游勇等多种被动学习的形象,说明空间重构及权力下移并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只有在教师变更课堂空间结构和下移权力,并加以教育引领之后,学生主动学习的形象才可敞现出来。这说明空间结构及权力并不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必要条件。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论:微观社会学和空间社会学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一)批判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审思立场
(二)理解课堂教学实践的三类范畴
四、研究发现
(一)被动参与的儿童形象在课堂中确实存在着
(二)课堂权力空间的下移,赋权于学生,未必能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三)课堂空间重构既需赋权于学生,也需教师对学生心理与精神空间的引导
五、思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