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研究”(16JJD880018); 上海开放大学2017年度学科研究项目“开放教育教师信息素养标准研究”(KKX1709);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构建
(一) 构成要素
(二) 分析维度
1) 理解ICT:
2) 课程与评估:
3) 教学方法:
4) 运用ICT:
5) 组织与管理:
6) 教师专业学习:
(三) 发展阶段
1) 技术素养阶段。
2) 知识深化阶段。
3) 知识创造阶段。
(四) 实现路径
1. 培养与培训
2. 实践与运用
3. 领悟与创新
(五) 影响因素
1. 动机与自我效能
2.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
3. 各级各类教育政策
4. 教师所在学校的环境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 调研设计
(二) 数据收集
四、研究发现
(一) 整体状况与发展阶段
(二) 分析维度
1.理解ICT :认同度高, 创新意识不够
2.课程与评估:学校主导, 教师自我探索少
3.教学法:技术运用深度、力度不够
4.运用ICT:积极使用, 但范围狭小
5.组织与管理:有初步意识, 但缺乏具体策略
6.教师专业学习:缺少有效的培训与合作
(三) 教师个体因素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 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构建应紧密围绕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及专业成长全过程
2. 分析框架可用于考察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不足
2)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欠缺
3) 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4) 信息素养发展不平衡较突出
(二) 建议
第一, 从学生发展角度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
第二, 构建一体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体系。
第三, 充分关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与信息素养发展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