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翰·杜威的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民意调查显示,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通常被简称为“实用主义”,是过去五十年来美国最具特色的哲学。他的教育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至今仍有影响。他的作品在当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学中独树一帜。他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于1896年建立)现在仍然在蓬勃发展,它是全球各国,尤其是新兴民主国家学校的典范。
跨越时空,走进杜威的生活和时代
1859年10月20日,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美国佛蒙特州伯灵顿小镇上出生。他是杂货商阿奇博尔德·斯普拉格·杜威(Archibald Sprague Dewey)和露西娜·阿特米西亚·里奇·杜威(Lucina Artemisia Rich Dewey)夫妇的四个孩子中的第三个。他的哥哥约翰·阿奇博尔德(John Archibald)在两岁多的时候因掉进沸水烫伤而死。40周之后杜威出生了,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哥哥,杜威以他的兄长“约翰”之名命名。杜威还有一个哥哥戴维斯·里奇·杜威(Davis Rich Dewey)和一个弟弟查尔斯·米纳·杜威(Charles Miner Dewey),他的哥哥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母亲严格的家庭教育下,杜威度过了幼儿时代。1867年9月,他进入当地公立学校第三区小学上学。1872年,杜威进入伯灵顿的一所中学接受中等教育。由于天资聪明、学习认真,他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中学课程。
1875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读书。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受到哲学教授托里(H.A.P. Torrey)的影响,杜威萌发了今后从事哲学研究的想法。他回忆说:“托里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我的成长应该归功于他对我的双份恩惠:一是他使我的思想明确地转向了把哲学研究作为终生的职业;二是在那一年里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对我进行指导,我开始专心于哲学史方面经典著作的阅读,并学习富有哲理性的德国哲学著作。”1879年,杜威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学士学位,并成为美国大学优秀生联谊会会员。
大学毕业后,杜威分别在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中学(1879—1881年)以及佛蒙特州伯灵顿镇夏洛特村莱克维尤高级中学(1881—1882年冬)任教。虽在石油城中学教书,但他仍继续保持对哲学研究的兴趣。“在教学之外,杜威潜心思考哲学问题,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著作。”在家乡莱克维尤高中任教时,杜威的教学任务不重,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托里教授面对面交流。除了与托里讨论哲学问题之外,他们还多次谈论到自己的前程问题。其实,初为人师的杜威教学“笨手笨脚”,效果并不好。“由于杜威年轻,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也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所以最初的教书生涯不尽人意。”因此,托里建议杜威:“不应该继续在中学教书……应该把哲学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托里让杜威把哲学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这在当时的确是非常大胆的,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哲学教授都是神职人员。听了托里的意见之后,杜威最终清醒地意识到,“他并不适合在中小学教书”。“在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之后,杜威接受了托里的建议,并很快制定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计划。”应该说,正是托里造就了杜威这样一位未来的思想巨人,也正是托里的影响与建议,杜威才最终将哲学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1882年9月,杜威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在这样一个享誉盛名的大学里,杜威度过了两年学习生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884年,杜威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88年、1890—1894年期间,杜威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1889年曾短期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年夏,杜威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形成其哲学思想。他认为当时的教育方法与儿童的心理不协调,决定将其哲学和教育理论付诸实践。1895年秋天,芝加哥大学拨款1000美元建立了杜威祈盼已久的教育学实验室。1896年1月,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该校通常被称为“杜威学校”(Dewey School),它为杜威建构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杜威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1904年,他转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一直到1930年退休。
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他先后赴日本(1919年)、中国(1919—1921年)、土耳其(1924年)、墨西哥(1926年)和苏联(1928年)等国访问讲学、考察教育状况,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杜威在中国的访问,他本来打算在中国待两三个月,结果一留再留,在中国待了两年三个月又三天,做了200多场演讲,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所讲内容广为传播,影响深远。杜威在近代中国知识界被誉为“美国教育大家”、“世界思想领袖”, 他充当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大使”,把美国的民主理念和实践介绍给中国,也将中国寻求国际支持和民族独立的民意传达给美国,成为两个国家交流经验与思考的关键人物。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在长达93年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笔耕不辍的杜威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本著作和近千篇论文。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约翰·杜威(John Dewey)
作为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杜威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人物。据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杜威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乔·安·博伊兹顿(Jo Ann Boydston)女士统计:“自从第一篇评论有关杜威和他的工作的文章发表以来的86年中,共有2200多篇文章问世,平均每年25篇。但是从1973年1月至1977年1月这四年中平均每年有60多篇有关杜威的文章发表”。另外,1996年杜威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约翰·杜威的著作目录(1886—1995)》(Works About John Dewey, 1886—1995)一书中指出:“在从1886年至1994年的108年里,有关杜威的论著共计4759篇,其中1977年以来发表或出版的约2000篇。”虽然关于杜威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但关于他的传记却不多见。
《教育人生:约翰·杜威传》是至今为止最为生动有趣、最为全面权威的杜威的传记。马丁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他一直想撰写一本关于杜威的传记。为此,他深入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的杜威研究中心以及美国诸多大学的图书馆,查阅了杜威所写的近两万封书信,以及其他数以千计的手稿和信件,同时他还认真研读了已经出版的相关著作。马丁通过挖掘大量的原始资料,特别是杜威研究中心大量未发表的作品,于2001年夏季正式动笔撰写《教育人生:约翰·杜威传》。从构思到动笔撰写书稿,前后时间跨度竟长达20年。《教育人生:约翰·杜威传》全书分为“崭露头角”、“历经沧桑”以及“融入世界”三卷内容。马丁力图通过杜威的儿童生活、家庭情况、宗教信仰及朋友友情等主题,全面追溯杜威一生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杜威虽是世界思想领袖,但首先他是平常人,具有多重的面孔。但作者在论述时能够较为自如地在儿子和兄弟,丈夫和父亲,学生和教授等多重角色之间转换。另外,杜威更是一名学识渊博的哲学家,一名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宣传社会变革的社会活动家。如何在传记中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杜威,马丁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我试图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杜威的活动:以一个哲学评论员的身份,探寻他的思想轨迹;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写出他参与其中的那个时代;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身份,审视他的习惯形成及特性,以及他在发展中的停滞和创作上的进步;以一名政治学家的身份,展示他对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以一名追忆者的身份,记述他对家人的深情牵挂;最重要的是,以一名谨慎的乐观主义者的身份,相信自己的生命值得活一次,现在值得拯救。”
《教育人生:约翰·杜威传》
(美)杰伊·马丁 著
杨光富 等 译
978-7-5760-0104-4
98.00元
这本书第一次详细地向读者展现了美国著名哲学家、实用主义者、教育改革家以及文学家约翰·杜威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这本传记尤其突出了女性在杜威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们。另外,书中还提到了社会改良家简·亚当斯和小说家安齐亚·耶泽尔斯卡两位女性对他的影响。这是对这位杰出思想家最好的致敬。马丁通过对这位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描绘,使其思想完全无缝地融入了他的个人生活,以及他那个时代更广泛的历史主题中。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杜威所处的时代,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教育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与脉络,应该说,它是迄今为止最为生动有趣、最为全面权威的杜威教育传记。
作者简介:
杰伊·马丁(Jay Martin)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至今已撰写、主编21本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包括《美国文学史(1865-1914)》;纳撒尼尔·韦斯特(Nathanael West)、亨利·米勒(Henry Miller)和康拉德·艾肯(Conrad Aiken)三位美国著名作家的权威传记;两本自传体小书:《冬天的梦想:一个美国人在莫斯科》(Winter Dreams: An American in Moscow,1979)、《天堂山之旅:一个美国人在中国佛教圣地的朝圣之旅》(Journey to Heavenly Mountain: An American's Pilgrimage to the Heart of Buddhism in Modern China,2002)。他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利奥·S.宾英文学教授,曾任古尔德当代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他现在是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同时担任爱德华·S.古尔德人文学科教授。他是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文化问题项目”(Questions of Civilization Program)的创始人,目前他和妻子海伦居住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