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微:效能: 学校现代化评价的工具理性标准

作者:发布时间:2020-08-25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3)CSSCI

摘要:在充分关注教育公平的时代还要不要关注效能?如果需要,那么构建什么样的学校效能标准及其评价指标,才既能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学校现代化的愿景与规划,又能将学校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进而转化为办学效能?借鉴国外学校效能研究及评价的成果和经验,直面我国学校效能研究及评价的具体问题,选择产出与产能并重的综合性评价模式,从学校内部效能和外部效能两个维度构建起学校效能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内部效能指向行政效能、主体效能、资源/技术效能三个方面,主要关注学校内部的组织状况和运作情况,以及师生、校长在学校中的发展状态和效果;外部效能指向社会效能,重点关注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协助力度以及认同程度。文章最后指出,要以增值幅度作为学校效能评价的刚性量尺,激励学校追求办学实效;以学校适应性和文化适应性作为替代性指标以便更好地进行效能归因;以增值性评价来促进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对待,以多元评价来鼓励学校对学生的差别对待,协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内部公平。 


文章目录
  • 一、学校现代化意义上的“效能”

  •     (一)效能的词典含义

  •     (二)对学校效能含义的理解

  •     (三)多学科视角下的学校效能含义

  • 二、国外学校效能研究的启示

  •     (一)国外学校效能研究的进展

  •         1.研究内容不断拓宽

  •         2.理论视角逐渐多元化

  •         3.评价模式逐步专业化

  •     (二)国外学校效能研究给我国的启示

  • 三、国内学校效能研究及评价存在的问题

  •     (一)对效能概念的理解有偏颇

  •         1.重产出轻产能

  •         2.重物质轻精神

  •         3.重内部轻外部

  •     (二)对学校效能的评价不充分

  •         1.评价大多指向可量化对象,缺少反映文化内涵的柔性指标

  •         2.评价倾向于横向的比较,多为静态评价模式

  •         3.评价结果未应用于学校改进,缺乏建设性

  • 四、构建学校现代化的效能标准及指标体系

  •     (一)对学校现代化之效能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

  •     (二)关于学校现代化之效能标准及其评价指标的说明

  •         1.内部效能维度的指标说明

  •         2.外部效能维度的指标说明

  • 五、在学校效能评价指标应用中要关注实效、归因和公平问题

  •     (一)聚焦效能增值,追求育人实效

  •     (二)关注过程因素,注重效能归因

  •     (三)提高效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