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9年上海学生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来,我国学生在历届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成绩表现在国内外媒体以及教育研究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通过对我国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高绩效国家学生表现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学生高水平人数多,数学、科学素养遥遥领先,但同时存在着知识记忆与应用高于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校内外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幸福指数偏低、成长型思维水平偏低、职业准备不足、城乡校际不均等问题。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为依据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发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治理校外培训、改进评价指标等反映了我国在破除知识传授,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所作的努力,但同时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客观、系统地分析和利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判断我国教育质量状况及其在世界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作为一种测评制度只是一个参照系,不能简单化地以此衡量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超越教育评价的标准化、量化倾向,更加关注教育的人文价值,完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健康水平与幸福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文献评述
二、研究方法设计
三、分析与讨论:反思PISA视域下的中国参试学生表现
(一)知识的识记与应用能力优于高阶思维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校内外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社交水平与学校归属感水平偏低
(三)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成长型思维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
(四)学生的未来职业准备不足,未来从事与科学、工程与健康相关的专业工作的意愿偏低
(五)我国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互有参差,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依然突出
四、启发与展望:PISA与未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以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减轻学生学习负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