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学教师集体教学研究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制度。当前,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集体教研产生了偏离教师专业发展、损害教学实践改进的空心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参与教研目的的功利化、教研活动过程的形式化、教研主体投入的简约化、教研活动内容的事务化、教研成果运用的抽象化。空心化现象的形成与集体教学研究制度化的两面性效应,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挑战性的提高,教研主体多重角色的内在冲突及教师队伍的代际差异,教研活动中内在的研究成分稀薄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此,深入理解集体教研运作机理、增厚集体教研的研究成分、调整教研相关制度为教师集体教研的实心化提供了可能路径。
关键词:
一、中小学教师集体教研“空心化”现象
1.教师参与教研目的的功利化
2.教研活动过程的形式化
3.教研主体投入的简约化
4.教研活动内容的事务化
5.教研成果运用的抽象化
二、中小学教师集体教研“空心化”的成因分析
1.集体教学研究制度化的两面性效应
2.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挑战性的提高
3.教师主体的角色多重性和代际差异
(1)教师个体多重角色的冲突
(2)教师队伍构成的变化
4.集体教研中内在的“研究”成分稀薄
三、中小学教师集体教研需要重归“实心化”
1.深入理解集体教研运作机理,是发挥教研力量的根本前提
2.增加集体教研的“研究”成分,是提升教研品质的核心问题
3.调整教研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