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心建设与发展(19)| 2025年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项目组联席工作会议顺利举行

作者:发布时间:2025-01-2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师大基教所”)与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合作成立“杭州中心”项目组,主动应对临平高质量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难题,全面深化临平教育综合改革,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助推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2025年1月21日,华东师大“杭州中心”2025年度工作务虚会在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杭州中心”项目组专家团队鞠玉翠、刘世清、董轩、杨光富、李栋等,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学院各中层部门负责人、部分学科教研员等。

1.png

首先,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肖晶副院长就“杭州中心”项目组工作成效进行总结报告,她指出华师大“杭州中心”自成立以来,主要推出“固定团队跟踪指导”“聚焦项目精准指导”“搭建平台深化指导”三大举措,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包括教学有范,精品荟萃和科研增量等。肖院长对过去专家团队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展望了未来的合作前景。

2.png

3.png

接着,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方建胜院长介绍了临平区中小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分管院长、部门成员以及教研员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随后,华师大基教所核心团队成员对与会者的交流内容做出回应。

李栋博士从行动方案设计所面临的现状出发,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寻找行动计划的起点,把握区域、学校、学段、学科未来三年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明确行动计划的目标,基于问题确定发展目标;第三,凸显行动任务的主线,确定八个行动的整体特色和年度推进重点;第四,优化行动实施的结构,以横向行动项目牵动多主题计划,扩大参与范围。

刘世清教授对临平区既往积累的实践基础给予充分肯定,也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突破提出建议。第一明确目标,凝练“双高”亮点,厘清高质量育人与高品质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第二优化阐述,凸显学科核心,贯穿学科的引领力、理解力、实施力、支撑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等多维度概念;第三重构任务,将常规性工作和深化创新工作结合;第四推进实施,注重梯队建设,明确各梯队发展目标。

董轩教授对临平区学科建设的未来三年规划提出四点建设性建议。第一,细化具体目标,扩大100个行动的覆盖面。第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明确评估机制,加大资源支持。第三,深化品牌项目培育,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与推进;第四,探索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拓展多元学习方式,如主题式工作坊,跨学科、跨区域研修,多中心平台整合等。

杨光富副教授对现有的行动方案表示肯定,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增加对现实基础的梳理,明晰行动计划可行性;第二,细化135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明确实施路径;第三,分解方案建设目标,梳理目标的先后关系;第四,优化推进策略,通过立项、评选等方式形成组合型推进路径。

鞠玉翠教授综合了黄书光教授和杜明峰老师的书面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提升三年规划的整体立意,首先要立足“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优化指导思想,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导向下,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打开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视野。其次,融合“实践育人”“美育浸润”“跨界教育”等理念,探索新的学教方式,寻求普职融通等抓手,以增强师生的内驱力和意义感。再者,要明确八大行动的逻辑关系,紧抓“课程”“课堂”“课题”三方面的“事”,系统整理课程资源、区域资源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样化的“物”,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事”中“成人”。鞠教授期待通过这项三年整体规划,实现自上而下的战略引领和自下而上的智慧发挥,推动临平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8.png


最后,方建胜院长向所有同仁及专家表示感谢,并围绕学科发展、组织架构和定位立意三个层面,总结概括了本次会议的成果。他对未来三年做出展望,期待临平区学科建设能够立足杭州中心,打响全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