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社会与情感能力——关于可教性及其影响生活结果的最新证据

作者:发布时间:2024-04-27

      4月25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讲座“社会与情感能力——关于可教性及其影响生活结果的最新证据”在文科大楼1113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部Tia Loukkola主任担任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峰讲席教授彭新强担任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和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黄忠敬教授主持,唐汉卫教授、李林教授、唐一鹏副教授、高星原博士等3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黄忠敬老师首先对Tia Loukkola主任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Tia Loukkola主任的主要工作,她所领导的创新和测量部关注教育领域的新趋势和新问题,旨在为教育领域制定前瞻性的创新议程。黄忠敬老师指出Tia Loukkola主任是教育测量领域的专家,有着丰硕的社会和情感技能研究成果与经验,相信Tia Loukkola主任的此次讲座能够为在座师生开拓新视野。



报告环节

      Tia Loukkola主任以四个问题引出了今天的讲座内容:第一,何为社会与情感技能?第二,社会与情感技能为何重要?第三,社会与情感技能能否被教导?第四,社会与情感技能和经济技能是同一种吗?Tia Loukkola主任首先介绍了OECD有关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定义,其内涵主要包括Task Performance、Emotional Regulation、 Collaboration、 Open-Mindedness、 Engaging with Others五大部分。随后,她回顾了不同社会和情感技能与主要生活成果(学业成绩、工作表现、健康和幸福以及社会成果)之间关系的证据,强调了社会和情感技能对于学生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并通过一项基于74所学校社会与情感学习干预项目的全面综述,呈现了关于社会与情感技能具备可教性的证据。


      随后,Tia Loukkola主任向与会者介绍了2019年OECD社会和情感技能调查(SSES)关于学校中社会和情感学习准备情况的结果,并讨论了这些结果对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影响。Tia Loukkola主任指出,学校的积极推广和教师在相关主题上的广泛学习机会都为有效的社会和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们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了积极学习教学法的使用,并改善了校际关系。与此同时,教授10岁学生的教师与教授15岁学生的教师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在较小的年龄就可能掌握较高的社会与情感技能。一定程度上,低年级学生更经常从学校的有效社交和情感教育这些关键要素中受益,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评估自身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而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合作也使这些技能得以增强。此外,负责教授10岁学生的教师也接受了更为深入的培训,他们被要求在工作中促进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学习。

      最后,Tia Loukkola主任根据调查结果给出了相关结论:一是社会和情感技能可以预测多个关键的人生成果;二是许多相关技能可以通过学校的干预来培育;三是在学校中,尤其是中学教育,应采取更多措施来促进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学习;四是将学校转化为社会和情感学习中心需要采取一个整体的方法。

讨论交流环节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向Tia Loukkola主任提问。各位师生就“社会与情感技能的测量工具与评估”“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和局限”“培养社会与情感技能的方式与途径”“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分类逻辑”“社会与情感技能在学校环境中的推广”等话题与Tia Loukkola主任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Tia Loukkola主任对这些话题一一进行了回应解答。现场讨论十分热烈,余音不断。

总结环节

      最后,黄忠敬教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总结发言。黄忠敬老师指出,本次讲座一是对OECD既有调查测评结果进行了有益的回顾;二是强调了培养方式的重要性,测评的研究发现为实践行动提供了重要基础;三是讨论了不同维度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概念框架与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学段间的能力差异。这些对于当下的教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黄忠敬教授还进一步提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为教师提供测评工具等问题,引导与会者更深入思考。


      在讲座的最后,黄忠敬教授向Tia Loukkola表达了真诚的感谢。随着各位老师的合影留念,本场讲座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