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教师教育的生态式反思与重建——祝贺古德莱德又一力作《为称作学校的地方培养教师》中译本出版及中美学者的思想对话

作者:发布时间:2024-06-05

5月31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的“教师教育的生态式反思与重建”中美学者思想对话活动在文科大楼111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美方学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终身教授、大学中国所终身荣誉所长苏智欣主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卜玉华教授主持。参与对话交流的中方学者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卜玉华教授、朱益明教授、李林教授等。此外,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刘莉莉教授、蒋纯焦教授、王占魁教授、祝刚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社长彭呈军老师、孙娟老师等四十余位师生也参与了本次活动。



卜玉华教授首先向到场师生介绍了苏智欣教授的学术经历,并对苏智欣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卜玉华教授从“读书识人”、“中美互鉴”、“思想生成”三个方面表达了对于本次活动的期待。随后,卜玉华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议程:第一环节由苏智欣教授进行主旨讲座;第二环节由朱益明教授、李林教授进行对话回应;第三环节由师生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在报告环节,苏智欣教授首先对对任友群教授、叶澜教授的倾情推荐,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表示感谢。苏智欣教授简要介绍了其导师古德莱德教授的教育思想,并介绍了由古德莱德先生领导的SEE报告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深刻影响。随后,苏智欣教授从古德莱德教授的“中国之行”切入,并结合自身成长历程,以“中美师范教育比较研究”、“中美校长比较研究”为例,介绍了中美两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层面的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苏智欣教授结合《为称作学校的地方培养教师》一书深入探讨了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从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自主权、教育实践探索、教育社会化等维度对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种期望”。最后,苏智欣教授认为,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是推动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优秀典范,她对“新基础教育”开创的“大中小学合作”研究模式表示高度认可,她认为这一模式为中国学校整体型变革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智欣教授也希望双方能够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推动中美两国教育学者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在对话回应环节,朱益明教授首先回顾了古德莱德先生著作对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并对苏智欣的讲座表示高度认可。随后,朱益明教授围绕“如何理解教师教育”、“如何看待中美教师教育的差异”“如何理解教师教育的定位”三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李林教授认为苏智欣教授对古德莱德先生教育思想的传播是跨越时代、跨越文化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动人的亦师亦友的图景,这对于推动中美两国教育的合作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李林教授从历史视野、批判精神、整体思维、研究方法、实践逻辑、巧妙构思等方面对古德莱德先生著作以及苏智欣教授的讲座表达了高度认可。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代表从“未来教师应当具有何种素养”、“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如何理解书名中‘地方’含义”等问题与苏智欣教授进行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对话交流。

最后,卜玉华教授对活动进行总结。卜玉华教授围绕“一群杰出的人相遇”、“倾听美丽灵魂的声音”、“滋养我们精神的世界”三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卜玉华教授对苏智欣教授的到访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各位青年学者未来发展满怀信心。卜玉华教授认为,苏智欣教授为中美合作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期待苏智欣教授能够继续做推动中美合作的“桥梁”,继续推动中美思想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