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6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专家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项目校6月专题教研活动。华东师大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宁本涛教授、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鞠玉翠教授、研学旅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光富副教授、基教所研究员张礼永副教授、李栋博士,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专家应黎莉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汪亚琼老师,《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颜莹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会平老师,教育学部硕士生高天颖、曾智勇,金山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金桑,及各片区16所项目校等专家、领导、项目负责人出席调研活动。

研活动主要由项目校汇报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完善以及劳动教学案例撰写的思考,以及专家点对点指导两部分组成。
项目校汇报
6月23日,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分别到金山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进行北片区和中片区项目校的专题教研活动。在北片区项目校的教研活动中,各校汇报了完善后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并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教学案例,其中,金山中学带来了以《芳香薄荷》为主题的特色劳动课程开发案例,罗星中学展示了从田间到心间的万联村“农田课堂”体验活动案例,新农学校汇报了“农趣”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朱泾二小设计了以《苗菜之凉拌与摆盘》为主题的劳动教学活动。




在中片区项目校的教研活动中,各校汇报了学校对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完善以及劳动教学案例撰写的思考,同时带来了基于校情的劳动教育教学案例。华师大三附中分享了“劳动”+“地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校园专题地图制作以及基于传感器对草莓种植进行优化的劳动课(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钱圩学校设计了蔬菜种植与管理(西红柿)的特色劳动课程项目,金山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包含“生态资源、文化传统、产业科技、劳模工匠”四大主题的“乡村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并提炼出“感受体验、创新创作、技能淬炼、课题研学”四种活动模式。



6月24日,华东师大专家团队与余下项目校(蒙山中学、教院附中、龙泉学校、金卫小学、朱行中学、松隐中学、松隐小学、张堰二中)在线上完成专题教研活动。项目校根据校情分析等内容汇报了本校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及校本特色劳动教育教学案例。




专家点评
点评环节,专家们肯定了各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亮点以及五育融合特色,同时提出增加课程的层次感、增加分析性内容、完善学校现状分析、更进一步地挖掘劳动的教育意义、拉近与五育融合的距离等完善方案和撰写案例的建议。另外,也有专家从重点突出创新课程、展望数智时代、补充课后反思、细化方案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金山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举措,本次“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项目校专题教研活动,为区域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搭建了的交流互鉴平台。华东师大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与各校教师的创新探索形成双向赋能,既为基层劳动教育实践校准了育人方向,更以鲜活的校本案例反哺理论研究,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将继续携手各项目校,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动“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