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上海市金山区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金山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4年4月23日,华东师大基教所联合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在上海金山区教育学院召开“五育融合”视域下学科教学变革行动项目启动会。学校治理变革行动项目负责人鞠玉翠教授,基教所办公室主任徐继节老师,基教所研究员刘世清、杨光富、宁本涛与李栋以及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此次活动。
项目启动会由金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金龙主持,各项目学校校长及学校项目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首先宣读入选项目学校名单和项目指导专家。项目组专家刘世清教授肯定了各学校的行动方案的系统性和前期准备的扎实度,并提出:第一,进一步在目标的落地与序列化上着力;第二,通过“实践”凸显融合;第三,进一步落实具体化的载体,先行探索深化,总结经验;第四、摸底教情,发现真实问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杨光富副教授指出四所方案呈现出目标明确、各具特色和注重评价等特点,并从三个方面提出进步完善的空间。第一、要细化举措,并将具体举措落实到每学期的行动计划之中。第二、明确本校的教学主张,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提出本校的关于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的主张。第三、总结已有成果,整理本校在相关研究方案所产出的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案例、论文、课题立项和出版物等。宁本涛教授提出,四所学校在对“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的解读上,很好的呼应了对未来学习的筹划,并指出各个学校要在厘清“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这两个概念上下足功夫,学生认知问题的处理上,要回归“具身化”认知起点。李栋博士提出:第一,各个学校应当着重思考一系列概念之间的问题,分析“五育融合”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第二,在充分比较自身学情、生情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的试点,处理好整体改革和试点实验之间的关系。
最后,学科教学变革行动项目负责人鞠玉翠教授做了题为《“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学科教学变革行动:经验与展望》的讲座。从具体生动的课例出发引发培训教师对五育融合教学的探索兴趣,从“五育融合”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抓手等方面进行项目解读。围绕教学进阶的三阶段总结了金山区教学实践案例情况,并对各项目校的校本教学范式提出深化完善的期待。最后,鞠教授从理念更明确、路径更清晰和成果更扎实等方面进行展望,提出了项目的发展愿景。
金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方波局进行了讲话总结,对新一轮的变革行动提出了几点期望:一、充分认识融合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加强顶层设计;二、准确把握五育融合视阈下学科教学变革的困境,加强价值引领;三、要坚持传承基础和创新实践相结合;四、要坚持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五、扎实推进,立足学校发展实际。
下午,华东师大基教所“学科教学变革行动”项目组鞠玉翠教授、宁本涛教授、刘世清教授、杨光富副教授、徐继节主任和李栋博士展开项目论文与案例研讨活动。二实小王祎婧、海棠小学朱巧霞、蒙山中学肖佳雯、山阳中学柳晓燕、金山实验中学孙扬等五位教师依次进行了课例分享,项目组成员分别对四个案例展开点评。
围绕二实小王祎婧老师的论文《刍议五育融合视野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宁本涛教授指出论文有各育要素,但重点不够突出,建议发掘育人点,如教材中文化价值冲突、语言学习与运用等,进行深入探索。刘世清教授指出论文结构鲜明,建议以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增加标题限定。杨光富副教授指出论文要落地课堂教学,并需辨析清楚融合育人和五育融合的概念区分。李栋博士建议论文聚焦具体研究问题,梳理教学的具体原理。鞠玉翠教授指出,论文已经有结构化思考,后续可进一步补充学生状态把握和课堂互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现场生成与具身体验。
围绕海棠小学朱巧霞老师的论文《基于“知情思行”融合育人的单元作业设计》刘世清教授指出需要增加对“单元作业”的界定和思考,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阐述与展开。李栋博士建议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架构全文,补充研究问题、已有研究综述和单元作业的类型分析等。杨光富副教授论文需向五育融合的视角转变,并注意图表标注和文献引用规范性。宁本涛教授指出深化知情思行的内涵,增加论证证据。鞠玉翠教授指出论文的后续修改的关键在于研究重心的调整,建议以五育融合的思维与眼光重新审视、修改和提升这一课例。
围绕蒙山中学肖佳雯老师的《活用“i地图”教学模式,让地理与“五育”巧妙结合》这一课例,杨光富教授指出,“i 地图”作为一个很好切入口,同时也可以丰富其内涵,与“五育”的结合度还可以再提高。李栋博士指出,该课例在理论上的提升点还需要再突出,可以用地图的方式,呈现“i 地图”的教学模式。刘世清教授指出,用“教学模式”为题,容易将教学思维固化,可以替换或者省略。宁本涛教授认为,该课例还需要进一步联系地图与当下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循证研究,阐释该研究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作用。鞠玉翠教授认为对于“i”的概念的解读,可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起点,也可以从“我”(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可以采用学科史的方法,剖析地图最早的概念,对地图的历史进行回溯。
围绕山阳中学柳晓燕老师《变废为宝 五育融合——初中美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这一课例,李栋博士指出,该课例的设计要注意以学科素养或核心素养的理论前提,同时需要注意课程群的设计。刘世清教授认为,该课例还需要体现“教学”的部分,在研究目的方面,还需要加强为什么要融合的问题;在融合的方面,需要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杨光富教授认为,从结构上讲,还需要按照论文的方式,对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进行深化。宁本涛教授提出,该课例还需要从“五育融合”的视角,可以尝试将标题换成“变废为美”,提现五育融合“化腐朽为神奇”的价值特点。鞠玉翠教授认为,该课例还需要在教学上进行深化,要彰显在教学上的设计和思考。
围绕金山中学孙杨老师《绘自然·悟农业·促发展:初中地理五育融合教学实践案例》这一课例,刘世清教授认为:该课例的主题还需要进一步凝练,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李栋博士指出,该课例需要抓住主线,要将目光聚焦到教学设计上。杨光富教授认为:该课例的视角切入非常好,但是文章标题还需要修改。宁本涛教授指出,要坚持“人地结合”的育人观,加强人与地理之间关系之间的思考,树立新的地理观。在“五育并举”的方向下,还需要强化“五育融合”的思维。最后,鞠玉翠进行了总结,在五育融合的视阈下的教学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设计层面上,还需要进行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设。尤其在教学评价方面,评价单的设计和讨论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通过此次活动,专家团队与项目学校达成共识,明确了项目推进方向与实施方案,为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区域教育生态良性发展与学校教育品质特色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