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进行时(43)|华东师范大学新美育项目专家团队赴金山区山阳中学开展“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课堂研讨

作者:发布时间:2021-11-24

2021年11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新美育团队负责人宁本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游韵副教授及研究生5人赴金山区山阳中学开展了一天的五育融合视域下新美育课堂建设研讨活动。山阳中学蒋水清校长、金山区教育局胡卫东主任、沈丹萍科长、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郑蓓蓓副主任、山阳中学相关骨干教师、金山区部分种子教师等参与了本次活动。


11月22日 上午


首先蒋水清校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山阳中学的新校区,展示了山阳中学近年立足本土文化积极开展“艺术育人”的丰硕成果。

接着,专家们回到会议室,与山阳中学及金山区教育局领导、老师们开展新美育项目如何有效实施的团队研讨。项目负责人宁本涛教授认为,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高要求,当前美育推进方向是身体、心灵和认知的深入融合。“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实施需要加强日常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联接和融合,学科间和五育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是双向互利的;他认为中小学生认知层面是否具有具身和情景学习特殊性和差异性,是个重要问题,需要结合循证研究予以证实或证伪。新时代的美育实践是综合性、系统性和跨学科的,其向内转化和向外渗透的方式和实践方式需要创新。蒋水清校长回应到,新美育的工作要落实到实处,因为美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美育的影响力需要全中国和世界的经验。接下来,双方就新美育项目区域推进行动方案进行了讨论。游韵副教授认为,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和新美育项目可以联动,两个项目都可以邀请种子家长和种子老师合作参与。宁教授指出了“礼”在“艺”中的重要性,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个体形象和精神息息相关,关乎校风校貌,在美育中也要重视。游韵副教授回应道,山阳中学有自己的艺术基础,有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么山阳中学与其它学校艺术特色的共同点是否有相通之处,能形成金山特色,向全国推广,意义重大。蒋水清校长肯定了游韵副教授的观点,提出如何将这些已有成果生发出新的理论与经验,与目前的教改结合,值得思考。双方共同指出了建立“1+n”学校美育项目群的重要性,聚焦种子校,构建区域推进创新路径。宁本涛教授对规划中的实践调研和规划进行了论证,指出需要以新美育为突破口有重点地推进。结合6月15号会议上的美育新概念,他重点强调了“大美育”的内涵及实施机制,解读了本年度规划,指出新美育在打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需要再明确“1+n”美育学校群和协调机制,表达了华师大基教所对新美育项目工作推进的诚意。最后,游韵副教授再次梳理了本学期的项目规划和时间节点,推动建立金山区美育种子学校。胡卫东主任认为,金山区新美育建设是重点项目,本项目可以和家校社及其他项目结合,共用种子教师和种子家长。沈丹萍科长肯定了胡主任的想法,认为固定的种子校长、教师、家长可以运用到本项目。游副教授和沈科长则认为,不能完全依靠原有的种子团队,新美育推进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推进。蒋校长认为,下次会议有必要组织校长确定新美育基地。游副教授提出加快总结新美育实施案例经验的重要性,并建议纳入第三届五育融合会议分享。



最后,专家们观摩了七年级的语文课“动物笑谈”。顾可心老师先以生活经验导入文章主题,再考察学生们对文章的预习,扫除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接着再读文章厘清脉络,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1月22日 下午


专家们首先对上午的语文课进行评课。山阳中学语文教师顾可心向各位专家汇报了自己的课堂设计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幽默,在作者的趣事中串起课堂,作业布置也紧扣此目标。关于本节课的五育融合设计,顾老师认为语文是对五育融合大导向的贯彻,本节课内容对动物的爱也是五育融合的体现,思想情感维度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的爱心。

接着,专家们对语文听课展开评论研讨。宁本涛教授认为“动物笑谈”是一堂常规随堂课,更具研讨的意义。本节课的挑战,不仅在课程设计目标、阅读的方法,还在于如何将“五育融合”,尤其美育渗透于课堂教学。课程应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和五育融合相结合。宁教授给出如下建议:一是题目方面,应和学生探讨“动物趣谈”这一题目是否更合适,因文章以三个“趣”情趣、风趣、和志趣贯穿全文。二是课堂中要加强学生提问的部分,进行持续性引导,不能仅在课堂的引导部分进行提问,要贯穿全课程。如导入部分,还可以加入“养宠物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三是要“学会观察,学会猜想”,将“猜想”贯穿全文,将其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进行证伪。四是学习生词的时,应造句进行加强学习,以巩固和应用知识。五是作业方面,应加强基于“五育融合”的设计,布置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性创新性的作业,如调查小区宠物扰民的问题、记录观察小动物习性等。最后宁教授指出,经本次专家专业探讨指导后,本堂课可以再进行一次磨课。

游韵副教授认为,本节课授课教师准备充分,教案的各环节较完整。游韵副教授给出如下建议:一是五育融合的理念以及新美育的特色应该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三是建构具有新美育特色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

博士生陈祥梅认为本节课课堂设计轻松活泼有趣,教学设计能够做到寓美寓教,寓教于乐。建议课程设计目标环节突出“五育融合”或美育设计。硕士生余沐凌认为本节课授课教师课堂掌控非常成熟。在文章立意方面,建议以平等的生命、人和动物共同生存等方面进行深化。

接下来,专家们观摩了七年级的美术课。课程以“旧乐器,新光彩”——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各小组同学纷纷进行了小组分享和完善。山阳中学美术教师柳晓燕向各位专家汇报了自己的课堂设计,本次课是对山上一年课的延续,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废旧乐器的外观、内部结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操作,本次课是作品的美化部分。

在评课环节,游韵副教授认为,课堂存在两大亮点,一是,与之前的展示课相比,本节课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意空间,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方案;二是本节课虽然命名为“成果发布会”,但不仅限于成果发布,而是鼓励同学们针对其他同学的成果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加以完善。游韵副教授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变废为宝固然重要,但尽可能少的制造垃圾应是前提,而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尽量不产出新的垃圾,这是此系列课程的三个层次。二是在提建议的环节中,应当鼓励学生对他人的建议进行思考,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予以采纳或拒绝。三是更加突出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了解一定的色彩知识和赏析经典的艺术风格等,在学生的作品中达到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沈丹萍科长认为,本节课较为直观,是基于学校特色的“变废为宝”,课堂中结合了很多的美,如创意美,欣赏美,实践美。博士生杨柳认为,本次课教案是主体式的教案,且非常完整。建议可以将劳动教育加入主题意义部分,更多挖掘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劳动美。种子教师杨老师认为,建议“变废为宝“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实用性。

最后,宁本涛教授肯定了本堂课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议打造成系统化系列的课程,拓展设计主题,如设计环保饭盒、海边垃圾可以改成服装,而不仅局限于乐器的变废为宝。二是掌握融合创新的思维,不仅要将其运用于课程中,更要运用于生活中,且应将融合创新思维和环保理念拓展到社区等。三是当前美育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能力、技能方面,还要和价值及文化相联系。四是主题维方面,应发展以孩子为中心的维度,要展现孩子的灵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设计。五是美术跨学科主题课程分配应注重科学性,一课时时间略少。六是针对教案中的创造过程评价部分,教师应继续细化。七是要有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应和学校文化、当地文化、非遗文化等相结合。

本次“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项目推进活动圆满完成。双方对金山区新美育建设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与思考,明确了本学期下一阶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