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心建设与发展(32)| 2025年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会议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1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师大基教所”)与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合作成立“杭州中心”项目组,主动应对临平高质量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难题,全面深化临平教育综合改革,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助推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

2025年9月11日,华东师大“杭州中心”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会议在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杭州中心”项目组专家团队鞠玉翠、程亮、李栋、徐继节等,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学院各中层部门负责人等。

首先,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方建胜院长以“深耕”“创新”“协同”三个关键词回顾了临平区过去一学年的教育工作成效。在“杭州中心”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临平区通过构建区-片-校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多项活动,提高了学校的育人水平,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杭州中心”围绕作业改革、思维课堂开展的改革探索,临平区推广了“135”行动,培育了100个教学优秀案例、30个优秀学科项目、5个优秀学科基地,推动了全区的评价改革。

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力与学校领导力,他提出了新学年的两项重点工作方向。第一,通过课堂建设、教学研究、评价导向的师生发展问题、特色项目的推进等四方面,着力推进新一轮的学科建设。第二,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梯队的培养,重点关注借助学科项目推动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提升教师领导力的相关问题。

他高度肯定了“杭州中心”为临平教育的深度赋能意义,希望能继续依托华师大基教所的资源优势,滚动式地推进教育改革。他指出,此次会议主要研讨三方面任务,即如何对上一轮的学科建设进行亮点品牌提炼,如何介入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与指导工作,如何结合各学科的发展短板进行针对性改革,从而推动项目的深度落实。

随后,“杭州中心”专家团队成员围绕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入研讨。

程亮认为,现阶段应以提炼成果为主要导向,对此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第一,结合项目推进情况,总结项目重点工作,进一步达成关于项目结项成果指标的共识。第二,着力推进著作的出版与宣传工作,提炼改革经验,撰写著作和案例集,推广改革成果。第三,要分工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推进成果总结工作。第四,制定方案进度安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预期要求。

李栋依次回应了三项重点任务,强调提亮品牌、关注常态化的重要性。为此,他建议从项目调研、项目学校的改革方案、展示课、精品课例、课题申报、研讨会、外出交流展示等维度,系统归纳项目合作凝练成果。他强调,需要将改革明确到人,构建完整的项目推动链条,避免人员不稳定导致项目推进不到位的问题。他建议,区域层面可以重点抓学校、教研员、科研员三条线,进行系统摸排,聚焦改革内容,以充分提炼区域品牌。

徐继节表示,要充分围绕项目结项评估的核心成果开展未来一年的相关工作。根据项目合作方案中的相关要求,成果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在逐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对标结项评估要求进行成果提炼。其中,他建议,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还需要让专家团队进一步深入,深化项目改革深度。

鞠玉翠强调,第三年重点在于成果凝练,为此需要明确几点具体工作。第一,要明确系列成果的名称,以此构建成果框架。第二,要明确具体的任务负责人,牵头盘点各项材料。第三,明确时间节点,要尽快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出版的时间线,及时完成书稿的撰写工作。

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对会代表围绕基教所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行回应,并围绕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最终达成了对新学年工作任务与推进方案的共识。最后,方建胜院长向所有同仁及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未来一年的工作需要紧密围绕成果提炼展开,希望能够在华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著作出版为导向,提炼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同时,要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继续开展常态化活动,深化改革成效,进一步打造临平区的特色品牌,提升临平区的教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