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心建设与发展(1)| 杭州中心研究团队赴临平区开展调研指导

作者:发布时间:2024-01-2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华东师大基教所”)与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合作成立“杭州中心”项目组,主动应对临平高质量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难题,以“思维课堂”和“作业评价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临平教育综合改革,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临平模式”,助推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

2024年1月18日,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思维课堂”项目组黄书光教授、程亮教授、董轩教授、游韵副教授、杜明峰副教授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三中和塘栖三小两所学校开展调研指导指导。1月18日和23日,华东师大基教所杭州中心“作业改革”项目组鞠玉翠教授、刘世清教授、杨光富副教授、王丽佳副教授、李栋博士赴杭州市临平区临平一中和临平一小两所学校开展调研指导。


一、“思维课堂”项目组调研指导活动




(一)塘栖三中调研指导活动


18日上午,华东师大基教所“思维课堂”项目组赴塘栖三中开展调研指导活动。


图片


首先,塘栖三中团队成员进行项目工作汇报。塘栖三中在理念引航,专家引领下,形成了“启智课堂”,其操作特点为“动态分析”,操作模式为“三单六步”。塘栖三中通过实地课堂观摩、系统评价研讨、反复打磨课例,物化成果,精进“启智课堂”模式;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学院自主研读提出问题、参与式沙龙与专家点评,形成高质量的课题、论文;另外还有与省市名师对话、教师赛课、教师自主阅读等形式展开卷入式研修。塘栖三中还对思维课堂在建设开发、研修乃至推进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了后续计划。


图片

随后,临平三中刘老师汇报了学校课堂项目研究现状及下学期计划。临平三中基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轻负高效”的校本研究等。此外,临平三中已有四维课堂模式,后续希望通过优化“四维”,走向“思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科课堂模型。目前,临平三中以数学组为学科示范,先辐射影响加入英语学科,后续不断推进所有学科思维课堂的建设。


图片

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的肖院长作出点评。第一,基地校应提出初步课程模型,让专家在了解学校特色基础后,提供更契合于实际需求的帮助。第二,塘栖三中下学期应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至每周、每月的精细化工作内容。第三,两所基地学校应支持改革,明确改革服务于教学。最后,肖院长对两所基地学校表达了新学期项目推进的期许。

临平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王华鹏指出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和作业改进,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思维教学应当基于对学科本质的深入理解,模式固然重要,但还是要抓住“思维”本质。二是素养发展要基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问题解决,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临平区初中科学教研员程志奇老师给出几点建议:第一,课堂是推进的核心,不能脱离思维课堂谈作业设计等;第二,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第三,主张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即明确知识的生活内涵,把知识项目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随后,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成员分别给予了回应。杜明峰副教授建议:在教师层面,每一位老师应能够在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基于个人特点形成对启智课堂的理解,生成独特的课堂互动;在资源层面,学校应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形成丰富的课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学校应以启智课堂为抓手,推进学校整体变革。

游韵副教授提出了以下两点,第一,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差异性的问题。“三单六步”作为骨骼与框架已经初步搭建,后续,学校要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寻找到学科共性,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参与,最后凝聚成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的思维课堂。第二,种子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他们应能不断打磨同一堂课,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董轩教授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学校应明确思维课堂的“启发思考、深入思考、拓展思考”三个维度;第二,基地校将初中学段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思维课堂改革结合,指向中考;第三,之前的讨论是基于学科开展,但是思维课堂核心是学习科学,学习的基本逻辑一致,未来科学、英语学科或许可以结合。

黄书光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回应:第一,思维课堂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第二,鼓励不同学校对启智课堂模式的进行多样化探索,透析思维课堂的动因;第三,他回溯了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乃至跨学科改革的发展过程,赞成教师养成跨学科的思维习惯;第四,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如以思维改革为切入点,引领整个学校的变革。

程亮教授谈了几点感受:第一,对于推进思维课堂保持高站位;第二,不断明晰思维课堂的抓手与侧重点;第三,学校始终保持反思的态度,有问题才会有进步;第四,已初步形成对思维课堂的共识。另外,他对项目推进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厘清对思维课堂的认识,并以思维带动课堂教学整体推进;其次要在总结现有做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在成事中成人,在改革中回应国家重要举措,打造区域层面的样板;再次要抓关键要素,并逐步铺开。


(二)塘栖三小调研指导活动


18日下午,华东师大基教所“思维课堂”项目组赴塘栖三小开展调研指导活动。


图片

首先,塘栖三小冯校长介绍了学校“慧思课堂”的论证和完善。她介绍到,慧思课堂以“让智慧流动,让思考发生”为要义;慧思课堂的研究目标包括:推行以“慧思”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形成以“慧思”为特点的导学路径、实现提升“综合素养”的成长目标;慧思课堂的研究内容包括:“慧思”课堂的模型建构研究、“慧思”课堂的实施载体研究、“慧思”课堂的操作路径研究。最后,她阐明了学校目前的主要困惑以及学校下学期的两个主要计划。


图片

随后,塘栖一小张老师从生成背景、理论依据、课堂模型、实施过程、推进设想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其中,她重点介绍了“四维五真”的“求真”课堂模型,其按照学习新课标、教材探索、确定目标、一课多磨、各备课组实施五个步骤实来实施。最后,张老师也展示了六个推进“求真”课堂的设想,比如进一步修改课堂模型及活动链、首先以语文和数学学科为试点进行实践、探索课堂评价的方式等。

图片


塘栖三小指导交流环节


游韵副教授重点围绕“如何形成具有三小特色的路径”提出建议。首先,既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发现区别,也可以深挖心中的理想课堂进而形成特色。其次,建议确立评价的维度,使评价体现出思维的维度和梯度。再次,教师要能理解评价维度并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形成“问题链”的课堂特色。

董轩教授表示,塘栖三小上学期主要进行了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和梳理,这一工作的重心是“让思考发生”。下学期或许可以结合学历单的设计,把重心放在“让智慧流动”上。如此,再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便可以放在让“慧思课堂”的理念融汇成一个整体上。

杜明峰副教授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关联,把课堂和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起来、和时代的改革主题结合起来;第二,要进一步扩展范围,挖掘更多的资源,形成“大教学”样态;第三,要扩大辐射,提高显示度、标识度,不仅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辐射,也要增进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辐射,增进课堂间的理解。

黄书光教授谈了三点感受与建议。第一,学校提出的“五真”概念,一方面与近代教育家所探索的理念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也符合杜威所强调的真实情境。第二,实践层面建议将“慧思课堂”进一步系统化,以语文、数学学科的引领带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变革。第三,建议在探讨中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充分挖掘实践探索中的困惑。

程亮教授建议:第一,在理念的落实上,要使“让思考发生,让智慧流动”这一理念更具有操作性、可见性。第二,在项目的推进上,可以让语文和数学组的骨干老师主持微课题,使其参与感更强。第三,可建立评价表工具发挥评价驱动力。第四,要有成果的固化,形成有代表性的课例、论文和微课题。


塘栖一小指导交流环节


董轩教授表示,塘栖一小的“求真课堂”理念,目前更多将重点放在了“真”上,但这一理念之中实则还包含了“求”。“真”更多指向阶段性的目标和静态的描述,而“求”字在当下课改的背景下,更多指向探索的动态过程。因此,接下来的工作或许可以尝试挖掘“求”的内涵,进而挖掘“求真课堂”理念背后更加深层的逻辑。

游韵副教授认为,对“求真”课堂的“真”还可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同时,这些内涵可以和评价体系相关联,再以评促教,以这样的方式,使概念成为一种理念。此外,可以参考陶行知等人对“真人”的理解,考虑“求真”背后的目标是什么,把整个理念的体系建立起来。

黄书光教授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真探究、真解释、真迁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都要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第二,这种思维的流动是可以有方向的,即向上流动,实现师生互动中思想与智慧的升华。随后,他围绕“真人”作出补充,认为近代以来陶行知提出的“真人”已经不再局限于道家的“真人”内涵,还囊括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更加丰富的内涵。

杜明峰副教授认为,“求真”课堂归结到一点,是要抓住课堂教学内在的“善”,寻求真正内在的、促进学生成长的东西,而不非表面的功夫。其次,要明确在什么层次和意义上谈论“求真”课堂,求真可以是理念、方式、方法或结果,在不同的层次探讨会有不同的呈现。再次,“四维五真”中五个“真”的主体不一致,内在关联不明确,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程亮教授建议可以部分借鉴布鲁纳的思想资源,对“真”进行多方面的阐释:例如,以“真实”为起点,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真实经验,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互动、真实评价;以“真诚”为方法,将其作为学校不同主体之间的应然关系,将课堂教学视作真诚的人际互动的过程;以“真人”为目标,保证育人价值的凸显。

张建明教研员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论了自己对于“求真”课堂的理解。首先,对于“五真”,“真吸引”可理解为对学生吸引力的大小,“真评价”可理解为效度的高低,“真解释”可理解为解释合理不合理。其次,他基于数学课堂进一步提到了“三真三慧”,强调“真探究”是学生有自主合作、激发原动力的探究。

鲁国华教研员针对一小,建议“求真课堂”可以界定为:在课堂上基于真实的学情,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师生进行真实的对话,培养学生真实的核心素养。针对三小,他表示“让智慧流动,让思考发生”的理念实则指向三个“全”,即全面、全育、全程,并以此进行了阐述。

最后,杨正刚院长和程亮教授围绕后续工作的部署展开了讨论,并基本确定了塘栖一小学校理念建构的推进路径。


二、“作业改革”项目组调研指导活动




(一)临平一中、信达外国语学校调研指导活动


1月18日,华东师大基教所“作业改革”项目组赴临平一中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初中作业改革联席会议由临平一中牛雅琼老师主持。

首先,两所示范校就项目建设成果、问题与困难及下学期计划进行了交流。刘诗佳老师代表临平一中进行汇报。她从观念深化、具体举措和成果产出等方面总结了作业改革项目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教师和家长对作业改革的理解程度不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化合作、破解难题和改进反馈等计划与举措。

信达外国语学校的张云老师和朱玲洁老师汇报了学校作业改革的研究现状。张老师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多维表单作业的设计与使用”就设计逻辑、亮点提炼和手册编写方面提出了研究过程中的真实困惑。朱老师围绕“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多维度作业模式”,介绍了《一课六题》校本作业、《三海精》复习作业、《操习单》实验作业、《多彩假日》实践作业等多维度作业模式。

图片


接着,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成员分别给予了回应。李栋博士围绕优化项目推进机制,提出在观念上要将自上而下的任务转换成契机、资源和平台,在行动上尽快压实项目所涉及的学科、人员、时间和主题,从而沿着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成果培育三条主线,以微科研工作坊的方式持续推进。另外他也基于两所学校的研究现状对后续活动主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杨光富副教授对两所学校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的建议,他指出信达中学作业设计研究可以进一步简化概念,减少限定,提炼多学科作业设计的共性,合力打造一个有特色的作业模式,而针对临平一中所提出的家长理解程度的问题,则可以重点关注作业改革与学生成绩提高之间的统一问题,形成作业改革是为有效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

刘世清教授对两所学校提供了操作性的建议,建议下一阶段可以形成阶段性工作方案,从单学科先行先试向多学科推广,增加文献学习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研讨深化形成微课题,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鞠玉翠教授首先肯定了两所学校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基础和清晰结构,也有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接着对后续工作的展开提出了具体想法。第一,尝试跨校跨学科,持续两校联动,互相促进、学习和借鉴,增加跨学科活动,实现学科间碰撞。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教育教学痛点,研究真问题,以课题为抓手,进行有规律的探索。第三,坚持成果导向,产出成果不仅意味着指标达成,更意味着成就感的提升和师生生活状态的改变。最后她期待两所学校都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优化、拓展、辐射和系统化,并进一步凸显对作业评价的关注,以小的着力点撬动更大的变化。

图片


最后,参会人员发表意见。信达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带着鲜明的问题,在与基教所团队成员的对谈中重新梳理了“多维表单”的几个关键点,形成了从多维到进阶,从孤立到有机,从可视到可感的共识。信达外国语学校盛校长从学校定位出发,希望能通过此次项目合作,在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改革上寻求突破,走出学校同质竞争的困境。他表示接下来会尽快压实学科和人员,在提炼成果方面下足功夫。

临平区初中科学教研员程志奇老师提出要树立起作业设计撬动学科育人的观念,他建议信达外国语学校的科学作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思考,对学科理解性作业加强多维度的思考,而实践性作业则要突围对学生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另外建议增加创新性作业,如浮力方面的创新设计。

临平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王华鹏老师强调要从育人的追求和学习的视角来认识与设计作业。就数学学科而言,则要认识到数学的核心育人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另外,他针对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提出优化基础性作业、探索反思性作业和推动研究性作业的具体建议。

临平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劳新华老师提出自己对好的作业设计的理解是好玩、能学和有效,他建议信达外国语学校语文作业设计能够走向课程化,形成从教学目标到能力分解到作业设计再到学习任务情境设计的体系。

教育发展研究学院肖晶副院长对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和两所示范校表示感谢,也从思想认同、机制保障和成果导向等方面对下阶段工作做出提示。


(二)临平一小、临平实小调研指导活动


1月23日,华东师大基教所“作业改革”项目组赴临平一小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小学作业改革联席会议由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杨正刚副院长主持。


图片


首先,两所示范校就项目建设成果、问题与困难进行了交流。临平区实验小学阮兰兰校长分享了作业项目研究现状和后续发展的思考。实验小学秉承“让每个生命闪闪发光”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以考核评价为保障的作业研究模式,在校本作业库建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她介绍学校后续发展将聚焦“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长作业”,通过学校时空创建、作业内容设计、作业研究等路径实现作业模式的探索。

临平一小科研处方主任代表学校分享项目推进情况。临平一小基于数学作业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从“数学游园”到“非纸笔测评”再到“无分学评”的学科实践评价模式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评价实践策略,包括:创新了展示、设计、实验、体验的实践评价方式,构建学科实践测评指标体系,搭建了一人一单、数字平台、处方跟进等学科实践评价支架。


图片


接着,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成员分别给予了回应。鞠玉翠教授首先肯定了两所学校的扎实积累和清晰思考,并分别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她指出临平实小未来需要重点聚焦如何开展研究和提炼成果,下阶段可以作例研究为抓手,以经典阅读、论文写作和课题申请等主题工作坊为支点推动项目合作,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总结提炼成果。而临平一小“无分学评”作业评价案例撰写则需进一步明确核心产品,澄清其所针对的核心问题,明确校本作业的核心特征,从而明晰其中的逻辑线。

杨光富副教授对临平实小的项目基础表示肯定,并对后续推进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明确方向,凸显学校特色,紧抓“核心素养”和“长作业”两大关键词。第二,站在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生长作业体系,从学校“阳光少年”特质出发,结合核心素养,校本理解。第三,加强长作业理论资料梳理,了解长作业的研究现状,把握长作业的核心内涵和关键特征。另外,杨教授也强调了后续项目推动需压实参与的学科和人员,列出成果形成计划表。

王丽佳副教授对两所学校表示感谢,并在凸显特色和贯通逻辑等方面对学校的作业体系设计提出具体建议。针对临平实验小学的“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长作业”,她提出可以抓住“馆校联合”“高阶学习”“信息化”“长作业”“联结”等作业体系中的亮点,形成品牌文化。就临平一小“无分学评”作业评价研究而言,现阶段需加强逻辑梳理,可以立足促进被评价主体(学生)发展的角度,从评价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多个维度,理清从“玩中评”到“行中评”再到“融中评”的作业评价演变脉络。

李栋博士指出两所学校均有较好的合作推进基础,并提出了后续需要着力的几个方面。就临平实小而言,第一做好学校理念的整体设计,结合核心素养建构好阳光少年的几大特质。第二着力学科长作业体系建构,并对长作业的内涵和体系维度提供了具体建议。就临平一小而言,第一需明晰问题意识,追问为什么要做无分测评。第二,需清晰无分测评和有分测评的关系,形成二者的互补结构。第三,需考虑是否突出学科性。后续可以从核心问题出发,形成三个阶段的子问题,体现问题解决的推进感。

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杨正刚副院长对新加入的示范校的后续工作做出提示,建议临平实小和基教所团队在人员、课题、作例成果方面尽快对接,推进合作。另外他也对临平一小的作业评价研究提供了从初探到发展再到深化的作业评价演进逻辑。

最后,两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区教研员和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成员就多个作业研究文本展开了热烈的分组讨论,推动本次调研指导活动更加高效、细致和深入。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