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进行时(62)︱2022年度“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中心”工作成果要览

作者:发布时间:2023-03-11


   2022年是“十四五”计划的深入推进之年。一年以来,在华东师大基教所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之下,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中心立足自身定位与目标,积极回应教育学术、政策及实践动态,并与所内其他研究中心密切协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择要介绍如下。



一、教材建设及教学成果



  • 王保星教授完成三种专业教材的修订工作,分别为: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外国教育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西方教育思想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精品教材《中外教育简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拟分别于2023年出版修订版。

  • 黄书光教授、王保星教授领衔建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大类核心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进展顺利。

  • 李林副教授完成书稿《凝视日常:生活史的研究理路及写作案例》,此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系列丛书之一,拟于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 李林副教授参与建设校级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教育学》,以及研究生卓越育人课程《教育探究的史与思》。

  • 李林副教授荣获202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卓越育人奖(优秀教学奖)。







二、重要项目及研撰进展



  • 黄书光教授申获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历史变革中‘典型经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880020)。

  • 黄书光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子课题,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历史审视》已完成初稿,正在修订完善中。

  • 王保星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历史研究”,研究工作进行中。

  • 王保星教授担任《辞海》(第七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版)编委和“外国教育史”分科主编,完成“外国教育史”分卷辞目的撰写和修订工作。

  • 王保星教授担任《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编委和“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完成 “外国教育史”分卷新增辞目撰写与已收辞目修订工作。

  • 王保星教授完成《外国教育通史》(20卷本)第九卷《18世纪的教育》(主编)和第十六卷《20世纪后期的教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待出版)的编写工作。 

  • 李林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武科考试研究》顺利结项,同名著作正式出版。

  • 李林副教授主持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传“道”之器与变“道”之器:全球史视域下“黑板”与近代以降学校教育的变迁》,完成中期检查。

  • 李林副教授申报2022年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项目:《满文译本<四书>与清代文教之研究》,立项公示。




三、著作出版



1.黄书光等著:《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本土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79万字。




   本书基于全球一体的宽阔视野,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注意汲取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坚持史论结合,采用历史叙事与逻辑比较、实践探索与理论透视、群体考察与个案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对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中国道路展开全方位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审视。全书首先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和对中国的影响,继而系统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启动、发展与走向,深入透析中国新式学校实践的外来思想滋养及其制度创构、本土实验求索及其理论创生,努力揭示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复杂面相、生成逻辑、学术旨趣与发展道路,理性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现代化变革探索的中国经验与智慧创获,以期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2.李林著:《清代武科考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22年。55万字。


本书综合参撷正史、官书、典章、方志、文集、笔记、报刊等各类史料,并发掘运用海峡两岸及国外所藏清代武科金榜、殿试考卷、进士登科录、乡会试录及关涉武科之章奏文移等珍贵档案,兼取文武科举参互对观之视角,综合论析清代武科考试制度之设计与运作。全书分三卷:上卷“武科选士总论”循时代线索,探讨武科考试研究之旨趣及其进路,以及历代“以武选士”制度之衍变;中卷“各级武科分论”循层级线索,逐层考述清代武科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之设置,侧重解析其制度变迁、中额变化及群体分布;下卷“武科主题专论”循专题线索,依次考论清代武科进士群体之人数与分布,武科出身之授职与迁转,以及武科考试之弊情与革废;最后综论清代武科设计之理想、现实与功效,藉此略见清代抡才及行政体制中文武之分与旗民之别。



四、论文发表





五、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



  • 2022年3月15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南京晓庄学院等主办“国际视野下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学术论坛),在会上做题为《陈鹤琴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的线上学术报告。

  • 2022年4月20日,李林副教授参加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CIES)2022年年会,选读论文Teaching as Learning: Etymological Investigation, Canonical Analysis and Experiential Reflection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 2022年5月27日,李林副教授参加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外教育史研究的诸多面相”工作坊研讨,并作学术报告《清代科举考试研究——视野、进路及方法的几重挑战省思》。

  • 2022年7月15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总课题组主办的“教育变革、技术赋能与未来学校想象——《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学校探究》学术研讨会”(上海松江),担任主旨报告主持,并在会上作题为《现代化变革中海派教育家办学的精神传承》的学术报告。

  • 2022年7月17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等主办的“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研讨会暨《教育治理逻辑》《教育治理的战略》新书发布会”,担任会议上半程主持。

  • 2022年8月16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合肥市教育局主办的“合肥市首届名校(园)长领航班主题交流会”,对相关的领航项目进行指导和研讨。

  • 2022年9月2日,李林副教授在线参加教育史国际常设会议(ISCHE)第42届年会,宣读论文Revisiting ‘blackboard’: Transformation of medium, space and pedagogy in school education。

  • 2022年9月24日,黄书光教授应邀为淮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生300余人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百年基础教育演进与融合育人理念的文化反思》。

  • 2022年10月22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等主办的“桂子道场(第六期):新时代陶行知研究如何再上新台阶”论坛,在论坛上作题为《陶行知与陈鹤琴的本土化办学及其价值》的学术报告。

  • 2022年10月29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教育的传播交流与高质量发展:历史的视角”,在大会上作题为《蒋南翔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开拓》的学术报告。



  • 2022年10月30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学以为师——新时代教育教师学习与发展跨学科论坛”,在开幕式上致辞。

  • 2022年12月29-30日,李林副教授参加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担任专场点评人,并报告学术论文《专科与百科——近代中国教育辞书编刊论析》。

  • 2022年11月18-19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华东师大基教所主办的“第五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担任课堂展示活动的点评人和下半场专家报告会的主持。

  • 2022年11月26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东北师大教育学部主办的“百年学制变革及历史省思”研究生学术沙龙,担任大会主题报告主持和点评人之一。

  • 2022年12月3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未来学习与教师发展”线上论坛,在论坛上致辞。

  • 2022年12月9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华东师大基教所等主办的“全国‘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三届‘五育融合’研究论坛”,担任大会主题报告上半程主持、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的主持和点评人之一。




  • 2023年2月20日,黄书光教授应邀参加重庆荣昌区政府和区教委主办的“‘探索西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成果展示活动暨学术论坛”,为论坛做点评发言。

  • 2023年2月16日,黄书光线上参加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年会(CIES2023),在会上作题为“The Experimental Spirit of Dewey's Education Theory and Local Exploration of Chen Heqin's Living Education”的学术报告。





   展望未来,教育家与教育历史变革研究中心将继续坚持教育研究的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共生、本土与域外互补的优良传统,不断整合研究力量,拓展、深化学术研究,力争产出标志性成果,以期为全所达成、突破“十四五”计划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