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进行时(73)∣第六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顺利举行

作者:发布时间:2023-12-07

2023年12月1日至2日,第六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于杭州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教育哲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中心、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协办,杭州市凯旋教育集团承办。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吉林、内蒙古等地的两百余名代表共同与会,围绕“儿童哲学与综合学习”主题,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互动与对话。





一、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杭州市凯旋教育集团理事长严国忠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首先致辞。他对此次论坛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认为本届论坛积极回应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落实了“新课标”中“推进综合学习”的指导意见;秉持了理实对话的传统,能够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互动,推进儿童哲学理论与学校变革实践的互动与转化;有效推进了多年来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提高儿童哲学本土探索的能见度、显示度、美誉度。


随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致辞。他对论坛的主题进行了解读,认为儿童哲学强调“尊重”和“求真”,前者体现了对儿童本身和教育规律的尊重,后者体现了儿童真实的、自然的状态;“综合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是对教育强国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他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学校开展儿童哲学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原所长、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致辞。他认为,在实施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学生难以融合各学科的知识以解决现实问题,强调综合学习的儿童哲学则有助于纾解这一困境。近年来联盟的协同努力凝练出了诸多有益经验,使得儿童哲学的主题愈发鲜明和聚焦。他期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更多智慧的生成,进一步推进儿童哲学的探索与实践。




二、学校报告







学校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教育学系董轩教授主持。



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胡旭东校长带来报告《培养有思考力的儿童——春芽实验学校儿童哲学课程的校本探索》。他介绍了学校儿童哲学课程探索的整体架构:一是对接学校素养目标,建立儿童哲学课程目标系统;二是对接学校课程框架,确保儿童哲学课程运行空间;三是对接国家课程标准,形成儿童哲学课程主题系列。



温州市瓦市小学吴孔裕校长带来报告《儿童哲学教育的瓦小实践》。他分享了瓦小儿童哲学的实践探索,瓦小经历了自主研发、内涵拓展、选代创生、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形成了以“爱智且爱人”核心理念为体,以“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为路径,以“家校社共育”为机制的“一体四维”儿童哲学教育体系。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聂传荣校长带来报告《基于儿童立场的哲学教育实践》。一方面,她介绍了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儿哲教室建设、课题研究与著作撰写、330课程等实践经验,展现了学校儿童哲学实践走向综合学习的路径;另一方面,她分享了学校成立和乐共育工作站、与多所小学共建儿哲管理联盟校等实践经验,呈现了学校管理方式走向融合的路径。



上海市民办平和双语学校儿童哲学教研室主任颜志豪博士带来报告《生活里的哲学——一个儿童哲学的实践视角》。他结合自己新近的实践探索,认为儿童哲学应当珍视儿童的原初问题,寻找儿童生活经验与经典问题、他者经验的共通性,构建讨论共同体;应当重视儿童对生活感受性的敞开,拉近彼此间交谈的距离。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儿童哲学课程负责人肖文绮带来报告《儿童哲学的思维方式在综合学习中的渗透》。她认为,要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哲学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她分享了自己学校儿童哲学实践的三种形态:单独的儿童哲学课、学科+儿童哲学、儿童哲学在综合学习中的渗透。



太仓市实验小学查人韵校长带来报告《“哲学·”广联结的课堂》。她分享了学校在儿童哲学探索过程中由“+”到“·”转向的经验,并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开展儿童哲学的具体实践路径:第一,通过“餐桌半小时”联结生活经验;第二,通过“晨会夕会谈”联结学习共同体;第三,重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校报告环节的最后,杨小微教授为六名发言人颁发证书。




三、微论坛:儿童哲学“在地化”








微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鞠玉翠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刘学良博士结合译著《教育中的思维》,阐释了儿童哲学的落地路径:第一,融入学科体系,提升教师素养,改善课堂氛围;第二,与跨学科的时代要求相融通;第三,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儿童;第四,通过提出有难度的问题,促进儿童认真思考;第五,通过互相提问,帮助儿童学会倾听理解。

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回顾了自己与儿童哲学的渊源,认为儿童哲学重在把“外在之物”转化为“成己之材”。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指导与参与经验,将儿童哲学区分为三个阶段:将儿童哲学作为科目融入课程体系;将儿童哲学作为方法融入学科教学;将儿童哲学作为理念改造为儿童自己的哲学。

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教授认为,儿童哲学存在多种模式,要推进儿童哲学实践“在地化”,要回归到中国儿童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一原点;要建基于中国传统思想,融入中国特有的哲学思考;要以对儿童的研究为基础。

杨小微教授对上述发言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提出儿童哲学既可以带着哲学走向儿童,也可以带着儿童走向哲学。要促进儿童哲学实践的发展,需要聚集不同学科领域的儿童研究者,展开共同研讨;还需要关注“在地化”,逐步从加入中国元素,到形成中国特色,最终形成中国样态。

最后,鞠教授与各位对话嘉宾围绕“如何应对经典文本与儿童的距离”“如何产生精彩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儿童哲学课堂是否会使学生成为‘杠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四、联合教研





图片



图片


联合教研分小学和初中专场,小学专场由华东师大基教所王丽佳副教授主持,初中专场由华东师大基教所游韵副教授主持。


小学专场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张会婷老师执教二年级绘本课《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将情绪比喻为“怪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合理表达情绪,学会和情绪相处,做情绪的记录者。

杭州市景华小学夏若文老师执教三年级阅读课《会施魔法的鼓手》,通过叙述鼓手的奇妙经历,预测鼓手的可能结局,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行为和结局的辩证关系,让孩子明白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来春红老师执教英文绘本课《小猪变形记》,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思考,设计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绘本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不盲目模仿而活出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在课堂展示后,杭州市景华小学何霞校长进行了题为《以哲学之美寻教育至美》的报告,分享了景小的儿童哲学实践经验。课堂中的儿童哲学通过校本资源开发,基于语文、走向哲学、面向儿童实施。课程中的儿童哲学包括遴选范型文本、凝练哲学主题、巧设梯度问题、引入思想实验、营造安全氛围。生活中的儿童哲学则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

图片

图片


随后,与会专家与教师进行了热烈研讨。华东师范大学董轩教授认为,几节课都体现了教师们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关注每节课的核心价值指向,基于事实证据的论证,以及方法的使用和变形。

华东师范大学鞠玉翠教授认为,三节课的导入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互动环节中学生口语表达逻辑清晰,从容不迫,展现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认为,三堂课在内容上都关注自我这个核心问题,在目标上都关联了高阶的思维,尤其是合理的推测与想象等。

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认为,三堂课内容难度较大,过程正常且真实,三位老师能结合儿童的思考进行引导,充分体现了思维培养的过程。这三堂课符合好课的标准,即生成而非完美的课。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互动研讨后,于伟教授为三名授课教师和何校长颁发荣誉证书。

图片




初中专场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刘学良博士执教《思辨性写作——成长》一课,通过分组讨论“特休斯之船”与“追债者悖论”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一性”概念,进而拓展了“成长”主题下的写作方向。

杭州市景芳中学郑煜老师执教《唤醒自我》一课,通过苏格拉底之父唤醒石狮子的故事引出“唤醒自我”,并借“小马过河”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相关经验探究自主思考、尝试和实践的积极意义。

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俞瑜老师带来绘本课《以一敌万的人生哲理——<活了100万次的猫>》。她以绘本为载体,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从自由、责任与爱等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课堂展示后,杭州市景芳中学校长姜建平进行了题为《儿童哲学在景芳》的报告。他从“读本编写,社团起步”“课题引领,学科渗透”“课标落实,综合拓展”“反思理念,重新诠释”“深度育人,未来打算”五个部分,介绍了景芳中学的儿童哲学探索与实践,并表示学校将通过持续的反思与重构,实现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与学校文化理念的互生与融合。

图片

图片


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互动研讨。华东师大基教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首先进行回应。他表示,三节课在主题上都围绕“唤醒自我”展开;在组织上通过案例探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效果上课堂氛围活用,充分促进了思维的培养。

杨小微教授由这三堂课出发,重点对“意义”与“价值”进行了区分,认为意义是主观体验,同一件事对不同人而言意义不同;价值则由环境赋予,由他人承认。在生活中,人们不能只谈意义而不谈价值,而应先产生价值,再从中寻找对人生的意义。

复旦大学徐冬青教授认为三堂课均围绕“自我”开展,为儿童哲学课程的探索提供了一个专题化的课程设计模板,未来的儿童哲学课堂应充分结合学段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契机。

图片图片图片


互动研讨后,黄书光教授为三名授课教师和姜校长颁发荣誉证书。

图片




五、专题报告



图片图片


专题报告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常务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主持,下半场由浙江大学孙元涛教授主持。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高瑞泉教授以《哲学之可教与不可教》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提出哲学教育普及与始点下沉的必要性,接着对哲学的有用与无用之辨作出阐述,继而引出对哲学可教性的探讨。围绕这一点,他区分了知识与哲学(真理),表示智慧追寻不同于知识之教,为此需要平衡哲学可教与不可教之间的张力,促使哲学理论在受教育者身上发挥启人思考之用。



图片

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作了题为《培养成长智慧:从哲学践行运动看儿童哲学》的报告。他提到,儿童哲学起源于西方的哲学践行运动,其目标是培养成长的智慧,其模式应是温和的苏格拉底方法与“共同思考”模式,其中的教师要保持“无知”,承认自己的观点并不重要,在这种意义上,儿童哲学实际上也是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治疗”或“观念治疗”。



图片

厦门大学特聘副研究员黄睿带来报告《基于成语故事的儿童哲学隐喻探究——综合学习的视角》。他结合“认知隐喻理论”阐明了“概念探究”与“隐喻探究”的差异,并以孟康星执教的《望梅止渴》儿童哲学课为例,呈现了基于隐喻探究的儿童哲学课堂。最后,他认为中国式儿童哲学实践要实现“隐喻探究”与“概念探究”的互补,重新理解儿童哲学实践中的“刺激物”。



图片

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带来报告《小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举要》。他认为,实施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其原因在于学习内容之于儿童是先验的、他者的、抽象的,需要适当的情景还原才能使其理解;其内涵表现为让儿童通过体验、感知、探究等过程,从个别、具体、特殊的经验、现象等归纳概括出一般结论;其实施路径包括明晰课堂教学着力点、规范行动研究方法、确定大单元开发等。



图片

苏州科技大学金生鈜教授带来题为《真理游戏与无知之教》的报告。他提出,理想的教与学的活动,是以民主为主题的真理游戏,能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爱并使其体验真理的愉悦。在真理游戏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受到真理的指引。解放型教师要结合真理游戏,践行无知之教,在智性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性。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以《儿童哲学的多重立场》为题做了报告,分析了儿童哲学的四重立场:一是哲学立场,儿童哲学要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大观念、大问题,关注高阶思维等;二是儿童立场,儿童哲学要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问题或经验;三是教育立场,儿童哲学需要帮助儿童建立与他人、世界的关联,发现与获得生活的意义;四是文化立场,儿童哲学要帮助儿童在文化场景中、利用文化资源来思考,并把握特定文化所内蕴的独特思考。



六、论坛总结



图片

复旦大学教育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冬青副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他简要回顾了本次论坛:八所学校的报告凝练出了实践层面的有益经验;四位专家的微论坛生成了儿童哲学“在地化”的精彩智慧;六节课堂展示彰显了开展儿童哲学的成熟模式;六场专家报告提供了开展儿童哲学的全新思考。同时,他对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儿童哲学的探索与实践永远在路上,要持续思考儿童哲学的独特价值及其教育意义,要重点关注“度”的把握,坚守儿童成长的立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