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研全国教研现状,充分发挥教研在“双减”“双新”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第二次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发布时间:2022-07-27

前情回顾

2021年7月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决定在华东师大基教所成立专委会秘书处。同时,为了深入了解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现状,优化教研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专委会研制了《关于全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的调研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教研工作既是保障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推进和阶段总结专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的各项任务与工作成效,重点研讨基于《方案》形成的调研报告,全面了解全国各级教研工作开展现状,提炼我国教研工作典型经验,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政策依据,2022年7月23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专委会第二次工作研讨会以线上方式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20余位专委会委员出席会议,同时由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委会秘书处)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建的两支调研团队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专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申培轩先后主持会议。

专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致辞。尹后庆主任从“双新”“双减”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出发,对教研工作的时代价值、现实挑战、核心任务与推进方向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他希望各位委员围绕调研报告献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为发挥专委会的各项职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详细介绍了问卷编写的整体情况、推进过程及调研报告的前期研讨成效。他指出,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的主导下,在专委会尹后庆主任的全程指导下,先后组织了以教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三份调研问卷的设计编制、区域发放与数据分析等工作,累积回收有效问卷8万余份,样本数量较为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当前教研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进一步提到,在推进调研工作的过程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专业的指导和精心的帮助,华东师大基教所团队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团队联合推进、深入交流、共同研讨,希望此次调研工作能够为全国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随后,华东师大基教所助理研究员杜明峰围绕教研员问卷和中小学教师问卷,分别从教研员的背景信息、工作内容与方式、队伍建设、工作转型等方面简要分析了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同时依据问卷调查结果,详细阐述了当前全国教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政策建议。华东师大基教所助理研究员李栋作补充发言,阐述了两份问卷的关系,着重从教研工作的教师参与情况、组织形式、角色定位、专业素养等方面介绍了中小学教师问卷的佐证情况。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林秀艳围绕教研机构问卷,分别从教研机构的划分类型、专兼职教研员情况、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存在问题、典型经验与未来改进重点等维度,详细解读了问卷结构和调研报告,同时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

在自由研讨环节:

专委会委员、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提出系统化的教研工作要与学校文化相结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深入解读学科教材与课程标准。

专委会委员、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佑军,认为调研报告结构扎实、方法科学、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政策参考价值,强调要进一步聚焦教研队伍建设中“进不来”与“出不去”的重点问题,优化教研员的遴选与退出机制,明晰教研机构的职能定位。

专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石鸥,肯定了调研报告的价值,提出要明确教研工作的基本职能,系统梳理与提炼典型的教研工作经验,高校要加强对教研工作的中国经验、制度优势、瓶颈问题、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专委会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主任卢建新,强调了完善教研员职称晋升、工作待遇、规范准入与荣誉奖励等保障制度的重要性,认为调研报告可深入实地调研考察,适当增补教研工作的典型案例,以供借鉴学习和推广应用。

专委会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森,建议调研报告适当增补抽样方式、维度划分等说明性内容,在提升教研员学历水平、培养教研员胜任力、加强荣誉制度建设、强化校本教研、发挥专委会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萱,认为调研报告可适当增补政策依据,强调各级单位要围绕教育部《意见》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制定教研机构建设质量评价指南,强化区域教研机构的联动指导作用,充分推动教研工作的时代转型。

专委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红,建议重新审视教研机构的基本职能,重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与教育培训,优化准入与退出机制,明晰教研员的权利与义务,激活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活力。

专委会委员、安徽省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殿纪,提出教研机构的职能履行情况要纳入地方政府的督导工作中,完善教研员的进出机制,保障人员数量与质量的配置,加强教研员的业务培训。

专委会委员、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室主任张瑾琳,提出教研机构要发挥区域教育智库的主导作用,深度参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服务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校本教研的区域整体规划与指导,优化教研员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易国栋,建议调研报告增补乡村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样本数量,了解教研员对前沿问题与教育政策的把握情况,认为教研员要指导学校“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具体工作,加强高校、教科院、学校之间的合作。

专委会委员、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君,肯定了调研报告的咨政价值,建议在文字表述、数据描述、政策依据等方面稍加完善,同时结合区域教研工作的具体案例,强调优化教研队伍的遴选与保障制度建设。

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龚雄飞,提出调研报告要进一步说明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相互关系与分类标准,精准提炼研究结论,提升研究建议的针对性。

专委会委员、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喻金水,围绕教研工作的评估与指导、奖励制度、区域协同、智能化平台建设、选调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优化区域教研工作的相关建议。

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课程教材研究部主任鲍聪晓,分别从政策支持、畅通渠道、培训机制、表彰制度、“双新”“双减”等角度出发,建议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渠道,打造高素质的教研队伍。

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福义,认为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各省市教研机构名称,重点优化教研员职称评定与晋升渠道,加大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教研员队伍建设。

最后,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作回应发言。他代表调研团队,对各位委员的热情投入、积极参与和睿智建议表示感谢,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研讨会,更是一次再调研的咨询会。他基于各位委员的发言,分别从五个方面对本次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梳理小结:首先,修改与完善调研报告,应从文字表述、数据分析、政策依据、逻辑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第二,清晰教研工作的职能定位,需要强化教研工作的内涵建设,处理好教研与教学、教研与科研、教研机构与高校研究等关系,强化基于证据的校本教研;第三,优化教研队伍建设与保障,完善培训机制、进出机制、交流机制、评价机制、表彰与奖励机制,扎根课堂推进教研工作,提升教研员倾听学生声音、分析教材、诊断课堂等各方面的胜任力;第四,推进教研机构的建设,持续完善五级教研体制机制,关注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第五,有效发挥专委会的职能与作用,通过举办教研论坛、研制评价标准等形式,为全国教研员搭建专业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为规范、科学、有效地推进全国教研工作,为“双减”“双新”工作贡献来自教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