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丛书推介(4)| 《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作者:发布时间:2022-07-14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

王  枬   李政涛 ◎ 主编

“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系“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2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丛书是首套论述和阐发创生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育思想的大型丛书,重在探讨叶澜如何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新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创造和重建适应当代中国教育需要的本土化教育学体系”为目标,关注人的生命发展,重视实践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创建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风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过程,尤其关注她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本期为读者呈现的是由卜玉华教授所著的《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一书。该书聚焦叶澜学校变革思想,重点阐述了学校变革思想的两大基础、形成过程、根本观念、主要组成部分、实践转化与创生过程、当代贡献与未来走向等,力图为关注或研究叶澜教育思想及其精髓和实质的学人提供参考,更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作者简介


卜玉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生命 .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学校改革与发展等研究。主持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互惠学习”(2013-2020)上海子项目;全国教科规划项目“提升学校内生力的研究”和“学校生活中的儿形象研究”等。目前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未来学校的组织形态与制度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转向:

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20年代,叶澜教授有关中国社会转型期学校从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

全书具体探讨了六大问题:1.叶澜学校变革思想产生的研究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叶澜学校变革思想是如何形成的?3.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什么?4.叶澜如何理解中国学校变革的性质、任务、变革单位等基本问题?5.叶澜如何回答中国学校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型机制与实践路径的?6.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何独特贡献?其未来走向如何?这六大问题也就构成了全书六章。

      全书整体上按“上天”与“入地”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上天”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回答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与基本主张。首先,本书认为,叶澜教授是一位在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双向贯通的学者,对她的学校变革思想的理解,就需要将之放置于她所创建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下,才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到她学校变革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熟悉这个学派的人都知道,“生命自觉”是其核心价值主张。生命自觉不是个人的心理状态或情感表达,也不是自然天成,它是通过“成事成人”的双螺旋发展性变革这一路径不断转换与生成的过程。其次,本书认为只有把握生命与实践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在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核心要义。很多人在没有充分了解叶澜的教育思想之前,多从心理学或生理学意义上理解生命,事实上,叶澜并非在心理学或生理学意义上的理解,而是在生命本体和文化意义上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她看到了生命的特质是未定型性与潜在性,并认为这具有积极意义,是教育的前提;同时,她还看到了人的生命具有的麻烦性,因为人总是不满足于当下,而不面向未来、面向可能,需要不断地从低向高处提升,而提升的力量无它,需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打开生命的多重可能性与意义;生命进而也反向打开新的实践。正是在此意义上,生命与实践互构互成地发生着内在关联。

     “入地”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阐述了叶澜关于中国转型期学校变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学校变革的价值取向、变革性质、基本任务及变革单位,以及变革的核心力量等问题的认识。接着探讨了叶澜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总路径、基本策略,逻辑起点,以及生成机制等问题。从中,读者会了解叶澜在学校转型变革的探索中一些富有智慧的实践策略,比如“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的”四阶段迭代变革总路径,“同步设计、差异推进、放大新质、滚动发展”的基本策略,“骨干先行”,课堂教学与班级建设“两条腿”同步变革等具体措施以及四大治校机制等等,都富有启发性和实践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理论根源、形成过程、思想要义以及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对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朋友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