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进行时(66)| 教育治理研究团队持续推出系列化研究成果

作者:发布时间:2023-09-20



  作为基教所的重要研究中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始终着眼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以“需求导向、全面开放、创新引领”为原则,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2035、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等重大政策和实践命题为主攻方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整合多学科、跨领域融合力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


一、国家重大课题进入成果提炼期



  在课题研究方面,范国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及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于2023年6月14日组织召开第三次课题研究推进会。本次会议确立与优化了课题研究的推进思路,即从“教育制度优势: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验”、“转型社会中的教育制度:问题与矛盾”、“教育制度与效能:转化机制与实践路径”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会议也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构成、逻辑结构等,力求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目前,该课题的结题书稿正在紧张撰写之中,预计明年组织结题,出版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顺利完成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项目“教育改革发展十年路——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问题与经验”与“双减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研究”项目,2023年3月组织结题,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结题审核。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均被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司局采纳。


二、系列标志性成果持续产出



  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围绕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校教育制度的革故与鼎新——伊万·伊利奇“去学校化社会”思想及其影响论析》《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等系列成果。同时,研究团队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等CSSCI期刊(及扩展版)上发表《教育中的知识与权力——走进波普科维茨的思想世界》《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治理与学校活力激发》等成果。



三、重量级中外学术论著集结出版


  在著作出版方面,研究中心团队组织翻译了范国睿教授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教授合作主编的两卷本英文版《教育政策研究手册》(Springer, 2020),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手册》汇集来自14个国家49位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教育政策研究进行国际、历史和跨学科的分析,展现出当代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各国为应对持续变化的挑战而进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手册》上卷着眼于宏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立足于历史分析和比较的视角,展现全球化对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全面揭示当代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下卷则着眼于微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着重考察学校与教学情境中的政策和变革问题,全面揭示了教育系统内部的学校组织、教师、课程、教学、评估等多元素间动态互动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当代学校及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最新生态情境。



  范国睿教授主编的“波普科维茨教育文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辑包括范国睿教授翻译的《知识与力量:教育改革的政治社会学》。本书是波普科维茨的代表作,在为广阔的社会学背景和较为深层的教育哲学背景上论述了教育学的若干重大问题,是一部深入反思、剖析当代西方教育的专业著作,具有深远浓厚的学术影响力。同时翻译出版的还有《理性与政治: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传统中的学校改革与教育科学》《变革与回应:教育改革的神话》两部著作。



四、国内学术交流产生积极反响


  在学术交流上,5月27日,范国睿教授应邀参加第十一期“教育哲学读书会”民国教育哲学系列第三讲,领读张栗原的《教育哲学》,借助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还原了张栗原的学术人生,讲析了张栗原的教育哲学思想。7月16日,范国睿教授应邀参加由中国教科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以“‘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要点”为主题的“八零后教育学人”第四次学术沙龙。范国睿教授点评了复旦大学陆一研究员有关才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报告,从素质教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阐述了素质教育实施三十年来的历史变迁、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



  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将继续围绕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和学校实践,持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推进教育现代化重点任务,始终坚持战略与路径的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国际视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持续推进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