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未来教育 | 李芒:教师应怎样看待“元宇宙”?

作者:发布时间:2022-04-08

教师应怎样看待“元宇宙”?

李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人类刚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尚未落座,就又“被进入”了元宇宙时代。自从人类宣布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各种时代的提法层出不穷。例如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时代、无接触时代、断绝的时代、智慧教育时代、元宇宙时代等。吴刚教授说,这是新词迭出的时代,这是茫然无语的时代。我们体会,这是一个“多时代”的时代。各色时代叠加重合,高低错落,似乎想进什么时代就可以进什么时代,确实使教师感到疾风骤雨般的“进步”而迷惑其中。这些时代,也许以“元宇宙时代”最为晦涩难懂。

作为从事圣职的教师认识元宇宙,必须抱有严肃与冷静的态度,站稳科学与教育的立场。回顾元宇宙一路虚火的基本轨迹,在整整30年前,一位科幻小说家造出了“metaverse”一词,最先跟进的是网络娱乐业(游戏 )、网络社交业和金融业,之后才是科技界、教育界。与由商家给了教育一个“智慧教育”说法相仿,“元宇宙”则是科学幻想家和互联网巨头丢给教育的概念。虚火的原因是社会需要新概念。技术发展瓶颈期需要新技术方向;资本探讨下一个值得风险投资的“风口”。娱乐业关注游戏世界更加逼真和精彩,社交业关注更像甚至超越现实世界那样交流,而金融业关注投资更有价值。教育则关注为未来培养人才和借力新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其实,任何概念的出台,恐怕都会经历一个炒作期,关键是需要做出符合人类自身利益的判断与选择。

什么是元宇宙?有没有元宇宙?应该对始作俑者的初意进行溯本求源,厘清“metaverse”在小说里的涵义。“Meta”是指“超越”,而“verse”是由“universe”的后缀而来。“universe”的前缀“uni”是指“一个”的意思,而作为后缀的“verse”并没有“宇宙”之意,只是表示“特定的区域或空间”,“universe”才是指宇宙。可见,“verse”与“universe”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因此,“metaverse”不是超越宇宙的意思,“元宇宙”是中文误译。从错误译文起步,之后的无数解读就自然是错上加错了。小说家自己的说法是,“metaverse”是指“带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化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是人类另外一个十分具体的生活环境,只字未提宇宙的事情。而“metaverse”正确的译文是“超越现实的空间”,或者“虚拟空间”“虚拟世界”“虚拟现实”。微软首席技术官韦青先生说,微软将“metaverse”译为“虚拟空间”,把metaverse译为“元宇宙”比较唬人,有种让人看不懂的味道。其次,从宇宙的定义出发,使用“元宇宙”在学理上也不甚妥当。宇宙是万物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十分有限,观测范围只在很小的空间区域中,根本不知道不可观测的宇宙有多大,也不知道外面是怎样的。人类如果描述所处宇宙之外的“宇宙”,将只能依据纯粹的、彻底的、绝对的推测完成,正如爱因斯坦和霍金一般。那么,人类不可能超越和虚拟自己并不知道的事物,不可能超越宇宙,宇宙也不可能被虚拟。由此可知,元宇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不良概念。小说作者及学者们使用“虚拟世界”以描述“metaverse”,倒是可行,因为,世界一般专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天文学中,地球在宇宙之中,比宇宙更具象、更明确、更实在。名称为元宇宙,而解释行文却是世界,混淆了世界与宇宙的微妙差异。这也许正是人们难以理解元宇宙涵义的原因所在。实际上,越忠实就越真实。

简而言之,“metaverse”是由数字技术实现的虚拟世界,其本质特征是虚拟空间,其核心旨向是虚实融合。如果两个世界在同一个时间轴上实现重合,那么,变化的只有空间。人类试图“进入”虚拟空间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弥补在现实空间中的缺憾,最终依然是服务现实空间,强化现实空间的体验,提升现实世界的文明程度。如果“metaverse”是指让真人真正生活在虚拟世界,那么,只要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吃饭、睡觉以维持碳基生命,只要人类有生有死,人类就必将生活在虚实融合的世界里。虚拟空间哪怕依仗再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单独构成人类社会,我国政府倡导“混合智能”是无比英明的。虚拟空间不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人类未来必定不是虚拟的,而是千真万确的真实,无论在哪个空间。情感是真实的,认知是真实的,身体是真实的。虚拟空间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它的有限性上,在现实空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未必能够在虚拟空间解决;在现实世界不能做的,在虚拟世界也未必就能够做到。凡是在现实空间中被认识到和能够实现的,在虚拟空间里就不再具有原创性。虚拟空间也并不是能够实现完全自由解放的新世界。人类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宇宙,而不是超越和虚拟宇宙,只有了解宇宙才能超越和虚拟宇宙。

当前,“metaverse”已被译为“元宇宙”。很显然,译者的理想比作者更加高远,更具想象力,正如将教学技术译为教育技术一般,从世界级提升到宇宙级,体现出无限广阔的发展时空,甚至目前的人类已无力把握。它超出了地球,在宇宙框架下,超越了宇宙,超越了人类未知,并虚拟宇宙。面对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勇气、包容,显现接受挑战和追求理想的气质,极具神秘感、未来感、焦虑感和方向感,保留着科学幻想的特征。其实,人类的基本需求就包含虚构、幻想的展开,思想的自由驰骋。“元宇宙”可以满足人类“庄周梦蝶”式畅游世界的梦想,满足人类求新的天性。“元宇宙”释放了人的想象力,解放并放大了人的力量,激发出了人类的原始冲动。然而,此时极易出现“异常正常化”的现象,即一件不正常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接受而转为正常,而这种“正常”却暗藏隐患。

当然,虚拟空间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依据进步中的信息技术,为师生发展提供现代平台。在教育论层面,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现代英语中的Meta还有一层含义,即自我内在的唤醒。因此,metaverse还有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反射自我的空间之意。这个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最大化的体验自由选择、开拓和创造,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由意志及独立人格,体会自我解放。在教学论层面,可赋能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师生深度对话,提高视听效果。关键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颠覆体验”的机会,师范生可以通过虚拟空间进行虚拟教学;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获得不同实验结果;在教育心理实验中,可以经历个体多种不同的过往,从而改变对过去的认知。在此需要注意,虚拟毕竟是不实之物,只是真身的模仿。在机器无意识阶段,再真切的模仿,依然是模仿。

虚拟空间是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进、扩展、深化和完善的事物。可以说,低级水平的虚拟空间早已实现,而高级或超级虚拟空间则是未来目标。“metaverse”是社会的进化,是数字技术的升级,更是数字化未来,人们试图宣示新技术的发展阶段。但十分遗憾,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目前信息技术自身水平还十分低下,机器并没有实现实质性技术突破,人类想到了,但机器却做不到,达不到高阶教学要求,难堪重任。人类对人脑的研究没有大突破,多种核心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元宇宙”不过就是空洞概念罢了。全真互联网和实体互联网,距离人类还很遥远。数字化未来的目标是使虚拟更加真实,使现实更加虚拟,最终达到水乳交融。同时,必须明确,二者毕竟是两回事。虚拟空间需要更大进步,才能与现实空间实现更加美好的融合,现实空间正等待虚拟空间长大成人举办婚礼。另外,技术越先进,风险越巨大。技术与文明不是对应关系,有些技术是人类灾难。如果制造教师的虚拟化身,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常会出现“你是谁”和“我是谁”的问题。“metaverse”并不是互联网的终极远景图,事物发展是永恒的,人类的认识与文明进步是永无止境的。

站在社交平台的立场上,扎克·伯格无论怎样描述未来的数字化场景作为自己设定的远期努力方向都无可厚非,并且后果自负。但将其所言变为社会或教育的发展方向,却非小事一桩。教师需先常人一步达到明了。须持谨慎态度,小心求证,如仅凭一家公司更名,一人的超远畅想,做过度预期,未免失之草率。毕竟诚实是教师第一品性,不可妄语。必须加强区分可能与现实、未来与现实的意识,避免相互混淆。未来就是未来,它还未来。同时,也有必要认清技术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首要因素。


(本部分内容的文字稿由李芒、蒋元群、张志祯合作完成)